最近这两天,包括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光明日报在内的三大官媒聚焦民企发展,不约而同都将第一个报道聚焦在比亚迪之上。
2月24日周日,新华社开设《民企发展看转型》栏目,《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比亚迪的“汽车经”》成为开栏之作;25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民营企业在行动》系列报道,第一天的报道就聚焦比亚迪从“自主创新”到“开放创新”;同日,《光明日报》开设《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栏目,首篇文章为《比亚迪:科技创新助力智能出行》。
新华社的文章提到:
依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目前已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电池的能力,形成了从锂、钴等核心矿产资源到电芯原材料开发、制造,再到梯级利用、电池回收的完整电池产业链。
截至2018年9月,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4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超过1.5万项,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
“比亚迪拥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我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攻克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国家科技强国建设。”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
央视则称:
凭借对研发和创新的持续投入,从为世界知名手机厂商生产电池,到收购国有汽车大厂进军汽车制造,再到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设计、研发、生产,比亚迪快速实现了“三级跳”。这个只有几毫米厚的零部件,是除了电池以外,电动汽车上第二个成本最高的零部件,被称作电动汽车的大脑。比亚迪用了10余年的时间,攻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壁垒,在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及产品全链条生产后,比亚迪打开了对兄弟企业开放的门槛。
不仅如此,去年9月份比亚迪宣布,向全球创新者、创业者、开发者开放汽车的全部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成为行业第一个全面开放汽车所有传感器和控制权的车企。
《光明日报》在文章中提及:
2019年央视春晚的深圳分会场,主持人乘坐比亚迪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产品“云巴”“云轨”向观众拜年。透过直播镜头,光影交错中的“云巴”“云轨”形似游龙,将立体交通、智能出行的未来城市畅想落地成真。
作为新能源交通领域的领跑者之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再次以科技创新为轮,开启破解城市拥堵难题的新征程。
三家官媒均在报道开始时提到了国家对民企的支持,以及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
新华社在“开栏的话”中称:
民营经济,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一段时间,我国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释放出强烈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号。民营企业也坚定信心,在加强创新、练好内功等方面展现出新风貌。
央视则说:
“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抓住时机果断实现转型升级。
《光明日报》提到: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企业要不断壮大,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些民营企业不畏困难、不惧艰险,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开通华尔街见闻金卡会员,马上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