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涨,机构却“趴窝”?调研数据创5年来最低

2019年来大盘持续上行,而机构调研却并不积极。1月份成为5年以来最消极1月的同时,2月份机构也“没大心思”,较少跑动。这背后说明了啥?

牛股千万只,投机两行泪。对于资金量巨大的机构来说,赴上市公司一线调研是比不可少的“功课”。

但在市场涨势如虹的当下,这个惯例居然被打破了。

虽然大盘持续上行,但2019年的1月份和2月份,机构调研都异常消极。今年1月份已经是5年以来机构调研最消极的1月,而2月份似乎情况也没改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成机构最消极2月份

节假日、报告季等因素影响下,机构调研次数的月数据多较为固定,横向对比每月的机构调研数据,与大盘之间往往形成微妙的关联。于有经验的投资者而言,机构调研数据常常作为衡量市场热度的参考。

从5年以来的资管机构对A股调研数据发现,机构调研数据中,月调研次数相对稳定,并与大盘总体涨跌间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

梳理2014年以来数据可知,机构月调研数量环比差距不大。(机构调研数为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的次数,多家机构结伴拜访亦算作一次,此外,统计口径为机构调研发生日期,而非机构调研公告发布日期。)

如2014年以来,3月份、4月份、12月份的机构调研次数相差最高不超过100次。每年月度间数量受到春节、十一假期等影响,2月份、10月份调研数均骤减。2014年以来,机构每年调研数较高的月份为5月和11月。机构调研数量在每年2月份及10月份长假期间有明显的降低。

此外,机构年总调研数量相差也较小。2014年以来,年机构调研数量最多为2016年,机构全年调研8938次,调研数量最少为2018年,全年调研数量7357次。

1月4日,沪指到达目前年内最低点2440.91,随后一路上行,2月27日收于2953.02点。

然而,机构调研次数却并未相应上行。

1月份机构调研上市公司443次,为2014年以来最低。2月份尚未结束,上市公司公告发布时间有所延迟,但截至2月27日,已发布公告机构调研次数仅为170次。上市公司多在几天内甚至当天发布机构调研公告,2月份机构调研次与170差距不会太大。

机构调研数暗藏玄机

如以月机构调研数量与同期数量平均值之差界定机构是否处于消极调研状态,并将小于同期平均调研数100次的月份认定为消极调研,那么五年以来,出现消极调研的月份,大概率出现了当季甚至当年的大盘低点。

如2014年5月份机构消极调研低于同期平均调研数105.2次,5月22日沪指出现2014年二季度最低点。2017年1月份,机构调研数量较同期平均值低109.8,当月沪指出现一季度最低点3044.29点(1月17日),随后在2月下旬收复3200。

由此,盘点五年以来机构“消极调研”月份,的确常现季度或年度大盘低点,随后虽不一定“高歌猛进”,但的确迎来了短期低点。而如“按图索骥“,反之查询机构“积极调研”期间大盘,可寻到2016年1月份(较同期平均高144.2次)等全年顶点等年内或季度点。

2019年1月份及2月份,机构调研次数均较5年平均值低200次以上,分别少了227次和225次。这是否意味着目前仍处于阶段底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