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推动未来经济进步的是人力资本的要素,靠大规模投资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对中国而言,资本总量跟我们的发展水平已经适度,甚至很多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有一定超前;另一方面投资的需求来自于技术进步,投资需求没有想象大。

*本文为北大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教授在光华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的演讲内容,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刚才刘俏教授谈的是长期遇到的挑战。那么去年的会议提出中国现在依然是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有怎样的特点,中国有没有可能在未来30年-50年,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究竟有没有?这个战略机遇期还有哪几个特点,这几个特点是我们巨大的优势,能克服有潜在可能性的挑战。

危机以来经过这十年,不仅中国有悲观情绪,整个全球有悲观情绪,感觉到遇到各种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全球不平衡,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贸易不确定性,去杠杆性的粗暴的手段,包括刘俏提到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全社会都是如此。

刚才谈到的是短期挑战,影响经济的力量有两类,一类是长期持续的影响国家的增长。另外一类是短期力量,比如说贸易摩擦达成协议就好了,没有大成就带来影响。经济是两类影响,短期力量由颜色来讨论。短期力量只影响今年、明年,不影响长期。这一切都加剧了悲观心理,这是世界范围内的。

中央说未来30年到50年中国仍将处于战略机遇期,我认为是四个原因,有这几个特点,我只能想象未来30年到50年,50年后我就挂了,30年后还行基本上还在。

我谈四方面。第一方面,国际增长秩序和格局。未来30年中国怎么发展,欧洲怎么发展,非洲怎么发展,这是我利用OECD的研究报告,到2010年的世界秩序。第二是讨论数字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效率。刘俏教授谈论的TFP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技术,另外一部分是把资源放在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第三是谈中国的人力资本,未来驱动未来30年到50年世界经济增长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技术和人力资本。中国还有一个特点是政府和社会消费时代,既是增长的拉动力量,也是创造平等社会美好生活的力量。

综合各方面研究,国家增长格局是什么样?中国发展不发展,想搞啥事随便,世界是这样的。未来50年世界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是3%,你干不到3%就离世界很远。发达国家在未来50年是2%左右,非发达国家将从过去10年的6-7逐渐降低到2030年的4-5,到2050年降到3,有一个趋同的趋势。新兴市场国家增长较快,中国和印度。大家对印度的印象更好一些,中国和印度加起来的经济总量到2050年将会超越全部OECD国家的总量,也就是今天称之为发达国家的那32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没有中国和印度的总量多,这就是2050年的时候。

亚洲是主角,那个2050年的时候,世界十大经济体有6个是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第11名是越南,第14名是菲律宾,不要小瞧菲律宾,今天有没有长远的国家格局看待这个,总书记很有眼光,未来30年是主角,是大的。

E7是主角,是指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印尼、菲律宾、越南,对企业家很重要。E7占的份额是这样的,到2050年。方法就跟我们用来分析中国2050年的经济是什么样子,技术也是这样,感兴趣的可以深入问一下。

从今天到205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都做了预测,越南5%,未来30年时间里面越南将维持5%,中国现在是6%到7%的增长速度,2035年保持4%到5%就不错了,2050年将降到3%,这是中国的降低过程,这是一个趋同的趋势。

世界格局总体来讲,不要被今天的中美贸易摩擦,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混淆让你少看了未来30年的世界,主流套用邓小平的话是和平发展,技术带来的广阔性和越南、菲律宾、越南、孟加拉国都将开始中国八十年代的时候相同的故事,人家不会永远那样下去。全球格局是好的,全球的秩序是好的,中国有没有可能在这样一个仍将良好的全球格局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向跟世界经济更加融入的建设性参与甚至担任领导角色道路,这是我们的挑战和机遇,也是不错的环境。

第二方面,技术进步和效率。数字经济比我们想象要重要一些,刚才的全要素生产率刘俏教授讲了很多,我谈一下用数字经济作为一个例子。数字经济也是推动未来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重大的方面。数字经济把技术和配置效率两者结合在一起。

数字经济这么定义,计算机行业、通讯行业是狭义的数字经济,如果把计算机通讯技术甚至数据作为传统产业,作为生产服务的重要投入要素的时候,这个传统产业也成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这叫广义定义的数字经济。那么广义定义的数字经济美国现在的数字经济总量占GDP60%,日本55%,中国35%。中国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传统制造业、传统交通运输,传统文化娱乐医疗服务等行业还比美国差很远,但是单个项目比美国好很多。比如说电子支付,用支付宝支付的量是美国的好多倍。电子支付,电商也比美国份额大,但是其他方面还差很多,我们得有自知之明。

数字经济怎么样提高?我不详细说了,只举几个例子。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是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大家都熟悉的电商,保证分享经济,能提高生产者和需求者的匹配质量。第二,它会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降低交易成本。第三,如果用在传统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节省人工和节省成本,都是TFP未来来源之一。而中国的开端是良好的,要保持这个态势,这个就不讲了。

第三,未来靠大规模投资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有两个原因。第一,对中国而言,资本总量跟我们的发展水平已经适度,甚至很多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有一定超前。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更是如此。还有固定资产投资巨大需求的可能是菲律宾、非洲等国家,在中国是没有这个需求的。第二,投资的需求来自于技术进步。当你的炼钢业技术突破,汽车业技术突破,就会建钢铁厂、汽车厂,现在的技术突破是某个算法突破了,在匹配质量效率方面提升了,不需要投资,只需要雇一些研发团队在小屋里就把这个事干了,投资需求没有想象大。因此,推动未来经济进步的要素就剩人的要素,人力资本的要素。人身上对生产效率有重大作用的技能和知识,人力资本指这个。中国未来准备了很好的条件,未来25年将陆续有4亿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这4亿人在未来25年是最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最重要是这25亿人还有一个特点,这是每个年龄组出生的人数。这些人上大学比例很高。1970年出生的人上大学的比例只有2%,1980年出生的4%到5%,1990年出生的就是1/4了,可是你是去年上大学一共1700万人,大学招了830万人,50%。现在每年毕业700、800万大学生,还会缓慢增长,未来25年会有4亿新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身上都带着很高的知识资本,一共有2亿多,往高了估计可能有2.5亿。20年后站在这儿讨论中国,中国最宝贵的资源是2亿年龄劳动力,其中2.5亿受到教育。这是中国老龄化到来之前的唯一20年的发展的窗口期,这把4亿人口浪费了,没有配置到发挥作用的地方,没有发掘出劳动潜力,我们中国将面临很大挑战。

第四个特点,中国其实有一个挑战大家都没提,就是中国已经成为收入分配不平等极其严重的国家,超过美国。美国的政治生态恶化也跟社会不平衡加剧有关系。美国过去30年时间,最后50%的人,1.5亿美国人真实收入涨了1%,美国没有从过去30年的全球化中受益,这使得他们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发挥了现在很丑恶的变化。

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有一个机会得到改进,一个是刚才我们无论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都是这4亿人中的一个,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从来没有一个政策向普及教育更能促进技术进步,改善收入不平等。那4亿人对我们意义重大。

同样还有一个机会,基本物质解决了,买衣服,吃多少饭很容易满意。生产结构方面应该有70%或者是65%的服务业。那这服务业是生产结构这么多的人提供服务,人们怎么消费这些服务?人们消费的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美国人40%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60%是服务。中国得有为消费和服务的社会基础设施。我想带着孩子看博物馆,中国建了那么多的友好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设施吗?这就是社会消费时代。

社会消费时代,我们随着人均收入上升,大家对消费,对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已经淡化了,我们用专业术语是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对精神产品,旅游、健康、体育、娱乐、文化的需求更多,这是需求侧来讲产业结构方面。从这个变化来看政府需要做事情。因为所有这些社会消费时代的生产结构,基础设施,无论是硬的基础设施还是软的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参与提供。因为这些基础设施有规模经济的性质或者是公益性质。你会看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提供,政府公共开支占GDP的比重,在100年的时间里面,当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前规模很小,只有10%以下,二战上升到30%,现在北欧国家是60%,美国是40%。也就是GDP的产品和服务资源当中,一大半比例是由政府配置的,中国也将进入那个时代。那个时代有一个巨大机会和好处,虽然挣钱没有我多,但是可以平等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构成生活质量中巨大重要的一部分。这个部分是我们未来被人低估的优势,这个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带动增长,也会促成社会福利平等在人群分布。

因此从这四个角度,国际环境,技术进步、数字经济、配置效率已经用未来30年准备了4亿年龄劳动力,2.5亿受过高等教育。客观来讲,从中国收入水平向更高收入水平发展,不是穿更多袜子,穿三套西装,而是需要更广泛、高尚的消费,需要社会基础设施,政府扮演的决策很重要。可能政府需要花钱,但不是政府直接提供利用市场化机会,提供公共服务,这就是我看到的未来30年到50年中国战略机遇期还有这四个方面巨大的格局。

最后我谈一下当前短期面临的问题。当前短期的问题其实是长期问题没有解决好的反映。刘俏教授告诉我们说,过去10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比前30年下降了2个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直接反映是企业资本回报率低。那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低,你借给实体经济钱,买来机器设备提供产品,带来1%、2%的回报率,怎么承担得起5%、6%的资金成本?这就叫做中国因为技术进步变慢了,改革滞后了,产业结构不顺畅,资本回报率变低了,一个后续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们的投资需求变弱。我不想买那么多的机器设备,现在还卖不动,我不想买更多的机器设备,不投资,因此中国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小。全世界的投资需求都在变弱,这是资金的需求方。 资金供给方是老百姓的储蓄,银行说你要不要钱,表现在其他国家,中国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其他国家是投资需求变弱,资金很充分,均衡利率就是低,美国的利率低不是美国央行定利率,是美国真实利率的不低,担心这种低会长期看到国外报告,未来10年全世界投资需求仍然不够旺盛,跟储蓄率相比仍将保持低利率。中国利率不低,原因在哪儿?中国健康投资需求没有,但是中国增加了三块质量低的投资需求。

第一块是房地产,这是三块当中最健康的。你说银行不许贷钱给房地产,房地产说创新金融工具,从理财产品那么弄点钱。房地产相对来讲投资需求最健康。

第二块是中字投的国企。银行机构,金融机构的想法说只要国企张口借钱,你要多少给多少。国企有没有那么多的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没有。只是现有的制度结构下,国企靠规模扩大不断像滚雪球一样,借新债还旧债感觉能运转下去,把这个浪费了,十年后还不起债了,你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块是地方政府超前的福利主义的投资。我要搞基础设施,城市一共5万人要修地铁,超前的搞这个东西,借了钱有没有负责任思考什么时候还得起?没有。 这三种低质量恶劣的投资需求拉动下,腐蚀和败坏了民营企业家的商业逻辑。民营企业家说我要盖个小镇,20亿拿下来,将来120亿,有几个人到小镇?现金流连利息的1/10都还不了,全社会都在玩这样的game。金融需求是有需求才创新,我就是为了满足房地产、地方政府,不负责任的低质量的投资需求去做这些事情。因此在我看来,民间的网络借贷爆雷300亿,对中国无伤大雅,真正的雷是每年十几万亿向国有企业的贷款,这种形式的,向国有企业的资金输送,向地方政府的资金输送。上市公司还有3%,刚才我说的-3%。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