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广电改革:与中信、阿里合作后,还有什么看点?

在同中信、阿里战略合作后, 分析师认为,国网公司有望很快拿下5G牌照,未来将在5G、超高清视频等领域有相当的潜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3月21日周四宣布,在上午举行的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活动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及阿里巴巴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有线电视网络“全国一网”融合发展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按照合作协议,广电网络与中信集团和阿里巴巴将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改造升级、产品开发和运营管理中形成战略联盟,各自投入相关优势资源,共同进行规划设计,积极谋划探索,共同努力将广电网络打造成新型的媒体融合传输网、数字文化传播网、数字经济基础网和国家战略资源网。

广电改革的背景实际上是中国广电事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用户从有线电视迁移向数字电视,各省广电并网基本完成,正在向“全国一张网”迈进。在同中信、阿里战略合作后,国网公司有望很快拿下5G牌照,未来将在5G、超高清视频等领域有相当的潜力。

用户从有线电视转移到数字电视 各省区广电并网基本完成

从行业整体的发展来看,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严重,近年来IPTV和OTT TV用户持续增长,且增速维持高位。中信建投武超则团队指出: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面临发展危机, 2016年起用户持续下滑。 历史上,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曾实行“四级办台”方针,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来行业出现的散、乱现象。目前,“全省一网、网台分离”的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但整个行业仍存在网络基础落后、地域分割、内容管控严格等问题,使得近年来我国有线电视行业用户数连年下滑。

从近6年增长幅度来看, IPTV和OTT TV用户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速维持高位。而有线电视用户不仅同比增速放缓,甚至自2017年起出现负增长。

2018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约2.23亿户,相较2016、 2017年分别下滑11.6%和8.8%;同时, 2018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比为32.8%,占比呈连年下滑态势。

IPTV用户规模在2018年达到约1.55亿户,占比上升至22.8%;OTT TV用户规模在2018年达到约1.64亿户,占比上升至24.0%。  

除了IPTV与OTT TV发展对有线电视用户群规模造成的冲击外,有线电视行业目前还存在数字化提升空间有限、缴费率不足、双向化率较低、各区域网络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制约盈利能力提升。

武超则团队指出:

2018年末,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率已达到87.7%的较高水平,但增速已明显有限;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缴费率仅74.6%。

2018年末,我国有线电视双向业务渗透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至43.5%,但相比双向覆盖率76.5%而言仍,渗透率明显较低。

有线高清渗透率与有线宽带渗透率也分别有8.9pct和3.8pct的提升,但整体水平然然较低。

从我国广电改革的节奏来看,目前,“省内一张网”已经基本实现,正在迈向“全国一张网”。

兴业证券丁婉贝团队称:

“一省一网” 基本实现,省级广电运营商统筹运营。2009年7月29日, 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 确保2010年底前各省基本完成整合,为今后全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截止目前, 除少数地区外, 我国“一省一网”的行业格局基本实现, 省级广电网络运营商负责省内统筹运营。

国网公司有望拿下5G牌照 或将在超高清视频领域发力

2014年,国网公司的成立,则是广电改革迈向“全国一张网”的重要一步。

丁婉贝团队称:

按照规划,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成立后将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为统一的市场主体,并赋予其宽带网络运营等业务资质,成为继移动、电信、联通后的“第四运营商”,同时也是广电系“三网融合”的推进主体。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3月21日周四宣布,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及阿里巴巴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后,市场还预期国网公司将拿下5G牌照。

武超则团队认为:

国网未来也有望获得5G牌照, 同时广电手握700MHz黄金频谱资源,未来发展超高清视频、 AR/VR内容、 2B、 2G应用等具备广阔空间。相较运营商或互联网平台, 国网专网可管可控,未来定位或更强调党媒国网的媒体属性,并发挥其既有的内容优势,实现多领域更高价值的开发 。

丁婉贝团队则指出,5G时代已经来临,超高清视频成广电公司新的发展机会:

在《行动计划》 目标的4万亿规模中,我们认为超高清内容供给及应用、 显示终端产品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两部分。我们预计广电公司相关的超高清内容供给和行业应用端在2022年的产业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超高清视频将成为广电公司新的发展机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