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去年净利润增长50.6% 净负债率下降51.9%

融创中国总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3%;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50.6%,较2017年的344%同比增幅大幅放缓。

3月29日开盘前,融创中国发布2018年四季报及全年财报。

2018年全年,融创中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4608.3亿元,同比增长27.3%,在业界排名第四,与2017年持平。

该集团2018全年营收1247亿元,同比增长89.4%;毛利约为311.4亿元,同比增长128.5%;集团毛利率为25%,较2017年的20.7%提高4.3个百分点。

2018年,融创中国的拥有人应占溢利165.7亿元,同比增长50.6%,较2017年的344%同比增幅大幅放缓。该集团每股末期股息0.827元。

截至年末,融创中国拥有现金余额1202亿元,同比增长约24%,净负债率下降51.9%,较2017年大幅下降,实现连续三个业绩期的稳步下降。现金短债比为1.3。融创中国在财报中表示,本集团营运资金充裕,拥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足以支持可见将来的业务增长。

截至去年末,融创总资产7166.60亿,同比上年末的6231亿增长15%;所有者权益731.07亿,较上年末的606亿增长21%。

去年,融创中国的资产负债比为59.9%,较上一年的66.9%有所下降。

融创中国表示,去年,在中国整体经济面临一定压力的大环境下,加上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控,市场预期逐渐发生变化,不同城市分化明显,到下半年市场出现降温,近两年持续火热的土地市场也在第四季度逐渐回归理性。

对此,“集团坚持强运营、控投资、降杠杆的整体运营策略,一方面坚持高质量的土地获取标准并严控投资节奏,另一方面坚决加速去化,实现了高质量的业绩增长。”

融创解释为何调整拿地策略

融创中国还在财报中解释一个有关融创在拿地策略上发生变化的市场疑问。

2016年6月底,孙宏斌在一场项目发布会上透露,融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申请拿地。至于一级市场拍地什么时候重启,要视后续信贷政策而定,但是融创的并购不会停。当时他直言:“我原来说有些一线城市风险很大,现在个别二线城市风险也很大,地价这么涨、这么贵,是不可持续的。”

即便在2018年的中期业绩会上,孙宏斌依然坚称,融创基本不在公开市场拿地。

然而,声称不在公开市场拿地的融创,却在2018年以相当勇猛的姿态冲锋陷阵。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26日,以成交日期计算,融创全年在公开市场拿地128块,总建筑面积1344.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0.69万平方米,成交总价达404.65亿元,近乎以两天半拿一块地的速度狂奔。其中,10月更是出现爆发式拿地, 当月斩获地块29块,几乎是一天一块地。

对此,融创中国在今晨的财报中给出了解释:

2018年,本集团规避了拿贵地的风险,一直坚持较高的土地获取标准,尤其是在前三季度,严控土地获取的节奏和规模。随着四季度土地价格逐渐合理,本集团抓住机会在核心一二线城市进一步补充优质的土地储备。

财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融创集团新增土地储备约4820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2631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3723元/平方米。

截至去年底,融创拥有土地储备面积总计2.56亿平方米,对应货值3.55万亿,超过85%位于一二线城市,土地平均成本仅为4181元/平方米。

从全行业来看,在2018年中报时,融创当时的土地储备总面积为2.31亿平方米,在行业中名列前三。

融创拿地的脚步并未停歇。新年伊始,融创中国便于今年1月22日发公告称,已与泛海控股旗下公司签署协议,以125.53亿元的现金收购下属泛海建设控股有限公司的100%股权。

上述交易完成后,融创中国顺利获得之前由泛海建设持有的上海董家渡项目及东风公司持有的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号地块项目。

对此,第一财经援引房地产业内人士观点分析称,无论北京泛海国际地块还是董家渡地块均是京沪稀缺的土地储备。考虑到地理位置及周边资源,这两个项目将被定位为豪宅项目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这次收购应该是融创筹划已久的储备补仓行为。

瑞银(UBS)在年初对融创中国进行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称“我们非常认同融创在2016年积极获取土地、但在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土地价格过高之际却能保持谨慎。精准把握拿地时机使融创在2015~2018年销售合同额复合增长率达到88%,而这些销售额将在2019~2020年转化为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开通华尔街见闻金卡会员,马上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