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啊!原来那扇门是虚掩着的!”——吉姆·海因斯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100米飞人大战的终点线后,冠军吉姆·海茵斯看到记时板上9.95秒的数字后,在现场观众疯狂的呐喊中,摊开双手、仰面向天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喃喃自语的说了什么。由于当时现场没有收音功能,人们并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时隔多年,有记者采访他,问起了当年这一幕,他笑着回答了上面那句话——“上帝啊!原来那扇门是虚掩着的!”。在此之前,医学界很早就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无法承受每秒10米以上的速度”、“上帝对人类永远关上了百米10秒的那扇大门!”人们也一直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甚至包括几乎所有百米这个项目上的顶级运动员,直到上面的那一幕发生。
绝大多数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经历这种连自己都曾经深信不疑的论断被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亲手粉碎的美妙体验!但对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很多从业人员而言,我们刚刚身处一线的参与或见证了“那扇门被推开”的时刻!
傅鹏博老师的睿远公募基金一日收到超过700亿的认购申请,以不到10%的比例进行配售,最终确认不超过50亿的首发募集规模!
许多销售渠道的朋友在朋友圈开玩笑到“刚刚参与了一个700亿的大项目,真是想想就激动!”。而我们也确实有理由感到激动!
有多少人从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被前辈们耳提面命的传授这个行业的“金科玉律”——基金产品“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千辛万苦保成立”的产品往往是在市场行情和投资者情绪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发行,产品处在底部区域建仓,后期的投资相对容易取得好结果,即“好做不好发”;而“万人空巷买基金”也一直是大牛市见顶前夕的“专利”,产品高点发行、建仓,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可想而知,即“好发不好做”。
中国基金行业的历史并不长,但为数不多的这种轮回却也已经让很多从业者,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产生了条件反射,以至于我们悲观的被“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曾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这样的论断捕获。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比例配售”、“大几百亿的认购申请”这些都应该是、只能是属于牛市落幕前的“独家记忆”。
虽然今年春节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但我们任然完全无法用“落幕前的疯狂”来定义当前的市场环境。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并非火热的市场环境下产生了这样一个火热到“现象级”的产品募集结果!这在我们这个行业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记忆中应该还是第一次!
第一次有人向众人证明了很多从业者潜意识中“那扇紧闭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第一次有人在正确的时间对如此广泛的客户群体进行了一次如此成功的投资者教育!
第一次大众可以集体克服“人性的弱点”,为正确的投资理念以及强大的产品力买单!
尘埃落定,激动之余,我们不免会有至少以下两个方面的疑问。
“第一次”为什么是这一次?
谁可以成为“下一次”?
一方面,对整个行业来说,为什么这样的“现象级”募集发生在这一次市场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而2005年、2008年和2013年那样同样处于低位的市场环境中却没能出现?
关于时代的问题必须交给时代来解答。
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成熟,在基金行业过去20年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次给了我们以最高效、最直接的方式向最广大的客户群体去做投资者教育的客观条件!
要瞬间点燃北方燥热夏天里的一堆干稻草,只需一颗火星;而要在南方湿冷的冬天里点燃一捆受潮的木材,你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台大功率的火焰喷射器了!很显然,在查基金产品净值排名还需要看证券报的2005年、“基金经理访谈”还主要发布在专业网站的2008年以及微信自媒体方兴未艾的2013年,我们手上都是没有这样的“火焰喷射器”的,广泛且成功的投资者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认清的是,这一次的市场低位是中国有资本市场以来第一次处在经济增速下台阶的历史性大背景下市场低位!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资本市场行情低迷,但与此同时老百姓的理财需求所能够对接的其他选项比之前几轮市场低点的时候也少的多。过往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人们习惯了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高ROE的实体生意和房子这样具备“信仰”属性的资产中。股票市场低迷的时候,大家更多想到的是自己还有生意可以做、还有房子可以“炒”,而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配置权益资产的绝佳时间点。但在当下这样一个历史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型的背景下,大家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已没有那么多的投资选择,也没有那么高的预期收益了。此时,但凡有一样东西能够对接大众庞大的资产配置需求,燃起的转眼就将是一场熊熊大火!
另一方面,从个体考察的角度来看,当有一位选手“跑进10秒大关”之后,我们一定会问,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实现了这样的成绩?还有哪些选手具备这些特质而有可能成为下一个?
投资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就好像蒙德里安和梵高的画作同样价值连城,但两位大师的风格流派却完全不同。抛开流派的区别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每一位大师的出现都经历了基本功的学习、技艺的成熟以及风格的确立这样的过程。
那么抛开不同资产管理人在投资哲学和投资组合构建理念上的差异不谈,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具备强大产品力的优秀管理人身上的共同点。
而这些共同点就是下一位“跑进10秒”的选手所需要具备的特质!
在我看来,这些共同点可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长期的从业经历,且达成了优秀的历史业绩记录,风格稳定不漂移;
首先,长期身处一线,经历多轮牛熊和市场风格的切换,对于宏观“大周期”有着成熟的感知能力和丰富而可供参考的应对经验;其次,其个人的方法论和组合构建理念经历了不同市场环境和风格的检验,从结果上被证明了其有效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再次,经历了足够多的新行业、新公司的出现,具备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和方法;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资产管理行业作为一个轻资产的行业,说到底还一门“人的生意”,持之以恒的长期耕耘意味着基金经理对于投资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与热爱,这样的特质也是其未来能够持续成功的最重要的保障;
第二,管理过“大规模资金”;
“大规模资金”的成功管理经验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大规模资金使得基金经理的方法论在管理规模上的可复制性、可持续性经历了有效检验;另一方面,承载大规模资金需要投资组合在行业配置上具备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对投资经理的行业视野和深挖、跟踪行业内优秀公司的能力要求很高;
第三,多年的从业经历中,除了“赚过大钱”,也“吃过大亏”;
一方面,经历过“歌舞升平”,也扛过了“至暗时刻”,心态更加趋近成熟、稳定,能够以“平常心”客观的面对得失;另一方面,走过“大起大落”(尤其是“大落”),在这个过程中,其自我反思与进化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检验;
而事实上,除了上述我们能够通过表面现象观察到的特质以外,成为优秀的资产管理人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艰辛与付出可能只多不少。所以虽然“那扇门被推开了”,但时至今日能够进入“10秒大关”的顶级选手也依然是少数。
正如很多同行在朋友圈感叹的那样,“市场不缺钱,缺的只是优秀的管理人”。
这种“稀缺”一方面确实来自于资产管理机构从被发现、被关注到被客户持续认可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中国家庭庞大的财富管理需求是“现货”,而优秀管理人的供给则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期货”。
另一方面,虽然以1998年公募基金行业在国内诞生为标志,面向大众的资产管理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已走过了至少20个年头,但大众对于资产管理行业和成熟的资产配置理念的陌生程度实际上则远远高于我们很多从业人员的想象。8年前,当我进入一家国内顶级公募基金工作的时候,大众对于基金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神秘”,直到几年前“余额宝”横空出世,很多老百姓才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货币基金”;3年前我离开公募基金进入私募行业,经常遇见的客户问题甚至都涉及不到“投资理念”之类的领域,更多的是诸如“你们和P2P有什么区别”、“产品是否保本”这样让人哭笑不得但又不得不解答的问题。
投资者教育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无论如何,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属于优秀资产管理人和优秀财富管理行业从业者的黄金时代已经在“那扇被推开的门”后向我们招手!
观富资产陶诗元独家授权华尔街见闻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