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德并购怎么走?

晨哨网
美国之后,德国越来越成为中资最重要的投资并购目的地。

本文来源:晨哨网 (ID:MW-Group),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美国之后,德国越来越成为中资最重要的投资并购目的地。

4月8日,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即将举行的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在《德国商报》刊登的署名文章中写道:“亚欧大陆,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虽然相隔万里,却挡不住中欧合作的脚步。”

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德国是欧盟的创始国之一,也是欧洲最发达的经济体。数据显示,在中资海外投资整体降温的背景下,中资赴德投资并购依然保持正向增长。根据晨哨并购统计,2018年,中资海外投资并购目的地为德国的交易宗数为37宗,其中20宗交易披露了交易金额,披露交易金额合计128.82亿美元。交易宗数同比增长5.71%,交易金额同比仅略降7.43%。交易金额小幅下降原因主要是2018年中资在德国开展的并购以中小型交易为主。

从交易宗数和交易金额看,德国位列美国和英国之后,是2018年中资海外投资并购第三大热门目的地。

从特征看,2018年中资赴德并购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德国优势工业部门,机械设备领域的并购涉及智能制造、模具制作、机加工设备、塔机制造,除复星国际收购自动化方案提供商FFT GmbH & Co. KGaA的交易属于行业外企业的进入性并购,所有并购都是行业内企业的整合性并购;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交易,通过资本市场开展的收购2宗,分别为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和继峰股份收购汽车座椅头枕和中央扶手制造商Grammer,大型工业集团剥离非核心业务1宗,为郑煤机收购博世电机业务。

从规模看,交易规模以中小型交易为主。20宗披露金额的交易中,13宗交易金额在1亿美元以下。

从趋势看,越来越多家族控制的中小企业意识到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持续独立经营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包括核心市场的转移,全球化生产带来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客户需求和业务模式的变化,新技术潮流的投资风险以及新的竞争者的加入,所以他们对引入来自新兴市场的战略投资者的心态更加开放。而这些企业在各自所在细分领域的优势地位也为中资企业所看中。

2018年中资赴德投资并购的典型案例有吉利集团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股权,郑煤机5.45亿欧元收购博世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Bosch Starter Motors and Generators ),继峰股份31.25亿元收购德国汽车座椅头枕上市公司Grammer AG 84.23%股权。

不断提高的投资门槛

不过,汹涌的并购潮之后,德国对外来投资的限制正在加强。

2018年7月,台海核电控股股东烟台市台海集团收购德国机床制造商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的交易被德国政府否决,理由是交易可能会“危及德国的公共秩序与安全”。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动用外来投资法对德国公司的收购。拥有约200名员工的莱菲尔德专门生产用于航天和核工业的高强度材料。

去年12月,德国内阁讨论并通过修改对外贸易条例,加强对外方在德国投资审查,降低德国政府介入审查关键领域外方投资的门槛。

根据新规,对涉及德国国防以及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在被欧盟以外资本收购时,将受到德国政府更为严格的审查。此前,只有在这些企业被收购股比超过25%时,德国政府才会启动审查机制;今后,收购股比只要达到10%,联邦政府就能介入进行审查。

今年2月,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旨在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提高工业产值,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该战略将钢铁铜铝、化工、机械、汽车、光学、医疗器械、绿色科技、国防、航空航天和3D打印等十个工业领域列为“关键工业部门”,认为这是德国制造的核心。它强调打造德国及欧洲龙头企业的重要性。德国政府将持续扶持这些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廉价的能源和更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并放宽垄断法,允许形成“全国冠军”甚至“欧洲冠军”企业。

此外,3月20日,据媒体援引德国政府消息人士称,德国计划在2019年底前通过立法,设立一支国有基金以保护关键企业,避免它们被中国和其他外国公司收购。

保护主义抬头为未来中资赴德并购增加了不确定性。

《外资投资法》给德资带来的机会

走出去,引进来。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根据商务部数据,虽然外资企业在全国企业中占比不足3%,却创造了近一半的对外贸易,2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以及20%的税收收入。在上海,外资贡献2/3的工业总产值;外资对深圳经济贡献率高达70%。

这几年,伴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厂房用地成本的攀升,大批制造业外资企业纷纷撤出中国,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外商投资中国打开新的市场。

《外商投资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法案的出台为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障碍。法案实施以后,高端制造业、金融等服务业正加快进入。

根据去年11月,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2018/19》,中国依旧是大部分德国企业首选的三大市场之一。在未来两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德企将会继续在华投资。

去年7月,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BASF)表示将在广东省建设石化联合企业,在2030年之前投入100亿美元。巴斯夫将在广东省建设的联合企业将成为该公司第3大、创历史新高的投资项目。

在德资具备优势的汽车制造领域,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全资建厂,宝马增持华晨宝马股份,加大在华投资,为德国其他车企释放了积极信号。

对外来投资门槛的提高以及《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出台,对中资未来赴德并购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除了汽车制造业,德国还有哪些值得投资的优势产业?《外商投资法》的实施会否催生德资在华投资的热潮?

4月24日-25日,上海,在晨哨集团举办的“全球投资并购第六届峰会”上,特设“重新定义中德双边投资”平行论坛,邀请前德银亚洲区主席、汉德资本创始人蔡洪平,吉利汽车,继峰股份,国内中德产业园区等机构和企业的负责人一起探讨中德跨境并购的机遇和挑战。

论坛信息

4月24日13:30-15:30

平行论坛三:重新定义中德双边投资并购

演讲嘉宾:

汉德4.0工业基金主席 蔡洪平 (确认)

继峰股份副总裁 冯轲 (确认)

美丽境界欧洲并购基金 创始合伙人 汪新芽(确认)

圆桌对话:跨文化整合与中德双边投资并购

圆桌主持人:德国恒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涂长风(确认)

圆桌嘉宾:

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上海代表处 执行首席代表 黄怀贞(确认)

德国Fischer HRM费舍尔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 高级咨询师 祁南晖

复星科技金融集团高管或旗下德国A&H银行高管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