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视角:从污水排放看城市活力与发展路径

赵建
数据表明,一个城镇的污水排放量越大,城镇的经济活力和潜力越大?

本文来源:赵建 (ID:wendao-thinkers),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作者:陈述,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关注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微信号:krchentao

对城市经济的分析,目前已经形成比较齐备的框架。无论是总量指标还是结构指标,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被研究者们翻来覆去的用了个底掉,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上市公司发布或形成的数据也被大量用于研判经济和产业发展态势。

但经济总量、三产占比、投资贸易、工资就业这些常用指标更多反映的是城市经济已经实现的增长,一些先行指标,如客运量、用电量、订单指数、人口迁移等,也是建立在对城市当前状况的评测之上。城市经济的活力以及潜力似乎分析较少。

分析经济的潜力,学界一般是通过产出缺口测算潜在增长率实现,那有没有更为直观的指标呢?有。一个略显另类的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衡量,这就是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一、逻辑起点:基于深圳和广州的观察

先看一组数据。

表1:2015年广州和深圳有关数据对比

城市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万吨)

人口(万人)

GDP(亿元)

广州

143112.0

1350.1

18100.4

深圳

164467.0

1137.9

17502.9

数据来源:WIND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2015年广州人口和GDP均高于深圳,但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却低于深圳。《中国统计年鉴》对“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解释是:该指标主要统计城市建筑业、第三产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的排放量。

从两城市产业结构看,2015年广州和深圳建筑业增加值分别为551.2亿元和479.7亿元(来源:WIND),比较接近。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上。

鉴于广州和深圳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居民用水习惯相似,加之2015年深圳人口比广州少200多万,单纯的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也应该较少,这样推论,两个城市城镇污水排放的差异就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上了。

我们可这样推论,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的要素流动和创新之城,大量商务、政务、旅游目的的非常驻人口消耗了更多的用水,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一些实际创造产值的创业创新组织可能未被纳入经济统计体系之内,但却实实在在的消耗了水资源。

从这个角度上看,城镇污水排放量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的经济活力和潜力。现实状况是:

图1:2009年以来深圳与广州污水排放与经济总量变化

数据来源:WIND,《中国统计年鉴(2018)》,《深圳统计年鉴(2018)》

2013年起,深圳城镇污水排放量开始高于广州,在三年后的2016年,深圳经济总量持平广州,2107年实现超越,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高于广州1362.6亿元。

从这两个城市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城镇污水排放量衡量经济发展潜力与活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逻辑上也能自洽。

这是第一个结论。

二、基于一线城市的进一步分析

按照上面的逻辑,收集汇总中国主要城市有关指标。具体见下表:

表2: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经济、人口及污水排放量情况(按GDP排序)

单位:万人,万吨,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在分析之前,我们有一个假设,即认为大型城市的居民用水习惯基本趋同,南北方差异不大,如福州与长春、济南与南宁即是典型例子。

总体看,污水排放量与城市经济总规模呈现正比关系,每1吨污水排放对应1000元建筑业加第三产业产值。当然也有一些特例。我们分类分析。

先看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都位居前列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四大一线城市按人口还可以分为两组,北京与上海,广州与深圳。北京的人口是上海的89.8%,生产总值是上海的91.5%,但城镇污水排放量仅有上海的69.2%。从这个角度看,上海的经济活力要高于北京。经济活力高体现在什么地方了呢?

从这两个城市看,可能并未体现在第三产业与建筑业上,北京的第三产业与建筑业产值要高于上海,两个城市产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了工业上,北京的工业增加值仅有上海的一半。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即:城镇污水排放量的差异所体现的经济活力,最终未必作用在第三产业与建筑业上,而更可能作用在工业上。

再分析广州与深圳。深圳最近几年实现了对广州的反超。靠的是什么?工业。广州与深圳2010年以来经济总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2:2010年以来深圳与广州经济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WIND

2018年深圳与广州经济总量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1.46万亿和1.21万亿元,在增加的这些总量中,第三产业分别增加了9186亿元和9844亿元,两地第三产业增量基本一致,但深圳工业增加了5021亿元,同期广州工业仅增加1978亿元。两地生产总值的差距基本就是工业的差距,较好的印证了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三、非一线城市的发展路径讨论

北上广深作为中国一线城市,即使在经济活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也不愧于标杆城市的定位。对于非一线城市来讲,标杆城市代表的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但如何达成这个目标?我们看一下两座人口150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天津和成都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7年末,天津与成都人口分别为1556.9万人和1604.5万人,人口规模相差无几,但城镇污水排放量差异较大,天津为72578万吨,成都达到139670万吨,成都比天津高92.4%。

按照上面的分析框架,成都的经济活力明显要高于天津,是否是这样呢?

表3:2010年、2018年成都、天津经济数据对比(单位:亿元)

年份

城市

GDP

第一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2018年

成都

15342.8

522.6

5663.8

852.4

8304.0

天津

18809.6

172.7

6962.7

647.1

11027.1

2010年

成都

5551.3

285.1

2062.8

418.1

2785.3

天津

9224.5

145.6

4410.9

429.4

4238.7

增量结构

成都

9791.4

237.5

3600.9

434.4

5518.7

天津

9585.2

27.1

2551.9

217.7

6788.5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经济总量是天津的81.6%,这一比重较2010年提高21.4个百分点。2010年至2018年,成都和天津经济总量分别增加9791.4亿元和9585.2亿元,成都追赶天津的过程中,工业贡献了更多的增量。

从表2再往下看武汉、杭州、南京、长沙、郑州、西安以及稍往后的昆明等7个城市。这7个城市城镇污水排放量较为接近,均在7-8亿吨,除昆明外,人口也差距不大。

仔细分析这7个城市的经济结构,武汉、杭州、南京比较相似,长沙、郑州、西安、昆明经济总量相对落后。与武汉、杭州、南京相比,长沙、郑州、西安的第三产业差距不大,拉开距离的恰恰在于工业发展。西安、郑州属于地理接近的两大城市,城市的经济规模差距就是工业的差距。昆明经济总量较小,与污水排放量相近的几个城市比较,工业的差距显然大于第三产业的差距。

在这7个城市中,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发展中的城市,与标杆城市相比,在发展路径上,应该明确这样的基本取向,即“发展第三产业确保不被拉开差距,发展工业实现超越进升。”这是我们的第三个结论。

我们看一下合肥、济南以及贵阳、南宁这两组城市的数据,从城镇污水排放量看,合肥以及贵阳的发展活力要好于可比的济南和南宁,近几年的发展也符合这个判断,同时也可加深我们对第三个结论的认知。

表3:2010年、2017年合肥、济南以及贵阳、南宁经济数据对比(单位:亿元)

年份

城市

GDP

第一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2017年

合肥

7213.5

272.8

2952.2

690.9

3297.6

济南

7202.0

317.4

2003.1

569.8

4315.3

2010年

合肥

2701.6

132.7

1121.6

335.0

1112.2

济南

3910.5

215.2

1352.4

285.0

2057.9

2017年

贵阳

3538.0

147.3

872.6

502.6

2015.5

南宁

4118.8

404.2

1189.9

409.6

2115.2

2010年

贵阳

1121.8

57.1

352.8

104.2

607.8

南宁

1800.3

244.4

483.8

168.1

903.9

数据来源:WIND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城市的活力以及发展路径的判断和确定,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我们使用城镇污水排放量这一指标,只是窥豹一斑,但由此引出的结论和对发展的看法,值得思考与进一步研究。

————End————

 

原标题《特约 | 另一种视角:从污水排放看城市活力与发展路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