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繁荣【四】:国家生命周期和工业化进程的划分标准

估值逻辑
一起见证波澜壮阔的投资大时代

本文来源:估值逻辑 (ID:guzhiluoji1982),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走向繁荣【序】:史诗级牛市的起点

走向繁荣【一】:股票的社会意义

走向繁荣【二】:中国国运昌盛

走向繁荣【三】:宏观经济发展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过程

任何国家在工业化起飞阶段都会经历一场牛市,但紧随其后的就是高度的震荡,然后在工业化成熟阶段将迎来股票市场真正的长期牛市,这也是周金涛先生《繁荣的起点》中所描绘的情景,我们中国即将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

(二) 国家生命周期和工业化进程的划分标准

所有的划分最好能用一样的数据来进行区分是什么样状态,最基本的划分方式是城镇化率,但是仅仅是城镇化率并不是完全完美(后续我会在文章中阐述这个数据不适用的原因),所以我之后尝试很多种的数据,最终在徐正国老师的思路下找到了人均GDP和人均粗钢消费量作为两个重要的划分标准,这两个数据在历史上也能很好的表述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生命周期。

1、城镇化率——适用和不适用

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必然是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

这张图是世界城市发展的S型规律曲线图,是在天王2005年报告中的一个图,前些年看到这个简明扼要的图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最近再重新看这个图的时候,蓦然发现这个是宏观经济的一张神图,所包含的信息实在太大,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只是「再回首已百年身」。

城镇化率从25%的位置开始提速,工业化进程也同步开始加速——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然后在城镇化率50%出现第一个增速下滑的拐点,到城镇化率60%开始进入第二个经济增速下滑的拐点。

在50%左右是工业化起飞阶段在逐渐向后期成熟阶段过度的时期,从城镇化率35%到60%是工业化起飞阶段。

但是通过下图各个国家的城镇化率时间差异,我们发现并不是这么单纯的对照关系,这就要涉及到新的问题,为什么不是我们上面说的对照关系?为什么城镇化发展曲线不适用了?

我偏向认为这个背后是来自科技康波周期的变化,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的时候是沿着城镇化发展曲线规律。但是由于科技进步,之前的住宅、厂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应对新的工业革命,需要全部的更新换代,就会出现再一次的工业化起飞的过程,但是对应的是城镇化率高企后的再一次工业化过程。

例如我们肯定是不喜欢住在1910年时代满大街都是马粪的纽约市;同时也更加不愿意住在百年砖石结构没有抽水马桶的老平房里面;也不愿意使用百年前的纺织技术进行纺织。

当新的提升效率的生产线、更优质的住宅房屋、新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城镇化需求和工业化需求,也就出现了城镇化率不适用的情况。

2人均 GDP 是一个十分通用的良好指标

贯穿国家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的是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产品生产成本和其他国家的竞争,是制造业的相互竞争造就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人均GDP这个指标能反应该国居民的劳动力成本和本国居民财富购买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通胀和实际购买力的原因,统一到一个相同的坐标和时间期内——如下图世界银行统计的以1990年国际美元为相同指标系。

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下是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工业化起飞前的两个阶段。美国在1890年代达到4000美金,德国在1951年重新回到这个值,日本在1960年达到4000美金,而中国是在2003年达到4000美金的。

人均4000美金到人均10000美金是工业化起飞阶段。美国是在1945年之前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到60年代又完成了一次新的工业化投资,日本在1971年完成了工业化起飞,德国在1969年完成了工业化起飞。

人均GDP10000美金到20000美金是工业化成熟阶段,20000美金以上是工业化进入大众消费阶段。美国在1984年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德国在2007年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日本在1995年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人均GDP和经济增长是通过进出口和汇率完美的耦合在一起,人工成本便宜,产品在全球具有价格竞争力,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开始向新的中高端产品升级,也就是制造业升级,不断的制造更高级和高附加值的产成品,把中低端产品转移到其他的低人均成本国家,这是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当制造业的这个升级过程达到顶峰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国家开始走向生命周期后两个阶段的开始。美国是从1980年开始进入生命周期的后两个阶段。

3人均粗钢消费量——工业化程度的直接反应

「石油是工业化的血液,钢铁是工业化的脊梁。」

这句话已经在中国流传了70年,也许我到今天才能明白里面的真实意义。一个国家是否富强是看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

人均粗钢消费量是直接反应工业化程度的指标,也是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指标。

人均粗钢产量在200公斤以下的国度都是处于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工业化起飞前的两个阶段。

人均粗钢产量在200公斤到600公斤是工业化起飞阶段,是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是经济最为肥美的一段;德国在1950年进入这个区间,日本在1955年进入这个区域,韩国是在1970年代中期进入,而中国是在2003年进入人均粗钢200公斤以上。

600公斤以上是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也就是开始进入国家生命周期第三个阶段;美国在1945年达到600公斤,日本在1967年,德国在1968年,韩国在1994年到达人均600公斤。

大级别国度的人均粗钢产量在人均600公斤是一个比较大的天花板,小级别工业化国度有可能突破这个天花板,例如韩国甚至达到人均1吨,因为韩国只有4000万人口,刚刚够一个工业化体系建立所需要的最低人口基数(2019年1月最新总人口5100万)。

达到人均粗钢天花板的时候不代表着粗钢消费总量一定要下滑,除了美国这个国家经历了粗钢消费总量的下滑(美国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去工业化,也是全球产能半个世纪内的第一次大转移),日本、德国在过去40年时间粗钢消费总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人均下滑的原因是人口的增加)。

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到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和有实力进入工业化起飞阶段,包括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越南。到目前为止越南仅仅还是处于类似我们90年代初期的水平,人均粗钢消费量只有120公斤,不要小瞧人均200公斤的压力线,有些国家可以在这下面徘徊20年也冲不破,例如墨西哥,而泰国最好的时候也只有80公斤,更不要讨论印度这个低效的国家,它也仅仅刚刚达到人均80公斤。我们看不到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能进入到工业化起飞阶段的潜力。

( 全文完 )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私人笔记非投资建议 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研究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北京 朝阳 奥园

2019 年 04 月 11 日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推荐文章阅读:

全球的萧条&中国的繁荣 | 个人宏观投资思路【二】

全球的萧条&中国的繁荣 | 个人宏观投资思路【三】

全球的萧条&中国的繁荣 | 个人宏观投资思路【四】

原标题《走向繁荣【四】:国家生命周期和工业化进程的划分标准 | 孙加滢》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