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成绩单:已完成27.31%!医保局副局长:便宜药≠假药!

E药经理人
E药经理人出品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ID:eyjlr2013),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 4月1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医疗救助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中国网

01

已采购27.31%,进度超预期

陈金甫在介绍药品集中采购最新进展时表示,截至4月1日,11个试点城市已经全面启动,截至4月14日24点,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量达到了4.38亿片/支,完成了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

“这个数字应该说还是超出了预期,也消除了以往大家的担心,就是说医院采不采、用不用。中标药品的质量和供应都得到了保障,使用量超出了预期,有关政策基本上全面落实,比如医保的预付、医院使用以及回款等等。从试点的效果来看,试点地区肿瘤、乙肝、高血压、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用药获得了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疗费用显著下降。”陈金甫提到。

陈金甫还表示,普通百姓并不了解价格虚高,经过医生临床开药的解读,包括北京地区,基本采取一药一策,进行临床辅导、用药指南辅导,药价低不是因为质量问题,是因为新的改革措施把价格虚高的水分挤掉了,是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质量是可控的。这说明,改革还要进一步扩大。所以,在43次常务会议上已经做出了部署,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扩大试点。

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扩大试点,也不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事。对于曾益新讲到的短缺药的问题,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对供应的影响。如果价格过低了,对企业来说,没有积极性,就造成短缺;如果价格不能合理地体现竞争,就产生虚高,对老百姓就产生费用负担。所以会按照国务院部署,再进一步扩大试点方面,进行认真总结评估,听取各方面意见,完善政策,再拿出一个推进的方案。

02

曾益新:解决药品短缺要“标本兼治”

对于药品短缺情况,曾益新表示,虽然存在着局对短缺问题,但是主要还是局部性的或者阶段性的短缺。而造成短缺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个原因是原料药或者制剂生产的企业暂时性停产;

第二个原因是政策不完善,部分地方在药品招标过程中缺乏一个客观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标准,过于强调价格的因素;

第三个原因是部分原料药容易被操控垄断,导致部分生产企业成本提高,甚至供应紧张,也就是说有垄断的因素造成的药品短缺,一些企业违法操控市场,抬高价格;

第四个原因,部分地区药品配送不到位,导致供应不稳定。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持续发挥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会商联动机制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从提高短缺药品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完善用药管理、清单管理和停产报告制度,增加药用原料有效供给,推进市场撮合和小品种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加大药品价格监测和监管力度,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和储备机制等方面,来进一步健全药品生产、药品供应、药品价格的管理机制,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03

价格差:局部试点的必然现象

对于记者提到的“非试点地区的患者对两地药品价格差提出了一些质疑”问题,陈金甫表示,这是局部地区试点产生的必然现象,“4+7”中标地区用的中标药品总体平均降幅52%,单个药品有些降幅达到96%,显然非试点地区的价格就没有降下来。说明确实存在着药价虚高。

“这次招采实际上不是政府定价,不是国家谈判,是企业之间按照市场规则,针对不同的情况,产生的一种自我价格竞争,所以这还是符合一个市场发现价值的作用。”

陈金甫指出,实际上还有一些改革带来的效果和影响。两个地方价格比较,同样的药,在上海卖十几块钱,其他地方卖三百块钱,价格相差几十倍,这说明“4+7”这个改革是成功的,机制是有效的,政策落地了,确实能够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理顺了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问题,满足了临床需要。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