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生鲜“卖身记”

灵兽传媒
地利生鲜从“上游原产地直采+批发流通+加工生产+终端门店”的方式能否跑通,还要靠时间的检验。

本文来源:灵兽传媒 (ID:lingshouke),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地利生鲜的“拓店计划”和未来以实体门店为依托的“生鲜电商”的增长潜力,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更具想象空间。

一个多月前,人和商业(01387.HK)的一份公告,让陷入“待卖”窘境的哈尔滨地利生鲜农产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地利生鲜”)又多了无数猜想。

人和商业是一家主要从事开发租赁、管理购物商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业务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收入为经营租赁和佣金收入。

2019年3月7日,人和商业就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哈尔滨地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拟收购“地利生鲜”股权事宜发布了公告,将排他期额外延长180天。

延期的理由是“建议收购事项仍在进行磋商中”。

早在去年9月11日,人和商业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哈尔滨地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作为买方与戴永革(人和商业执行董事、控股股东)、地利生鲜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意向书,戴永革建议出售或促使出售地利生鲜的股权。地利生鲜为戴永革间接全资拥有的公司。

为此,戴永革和地利生鲜获得了4亿人民币的诚意金。其中,地利生鲜获得了3.5亿元。

根据合作意向书,若排他期满未能达成正式协议或建议收购事项未能根据正式协议的条款完成,诚意金在7个营业日内全额退还,毋须任何扣减及支付利息。

换句话说,地利生鲜获得了为期1年左右的3.5亿元“无息贷款”。

更关键的是,在这180天内,让“地利生鲜”未来的发展多了更多想象空间和数种可能。其间,地利生鲜尽可以自由发挥,无论是并购抑或去收购,都有余地。

-1-

2018年3月和6月,地利生鲜的控股股东和法人分别发生了变化。

根据天眼查的资料显示,2018年3月30日,地利生鲜的控股股东由地利农产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地利集团)变更为高顺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00%。

高顺发展是成立于2017年10月27日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香港。

同年6月25日,地利生鲜法人由栾元伟变更为耿孝国。

地利集团行政总裁戴彬

据知情人士透露,栾元伟卸任后,其原来负责的业务将由戴永革之子戴彬“接管”,戴彬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地利集团(即地利农产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地利生鲜母公司)行政总裁。

这也曾被解读为,地利生鲜跨区域收购整合发展的大幕开启。

彼时,有分析人士称,地利生鲜被规划为单独的运营平台,未来可能独立融资上市。

就在变更后2个多月的9月11日,人和商业发布了其全资附属公司哈尔滨地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与地利生鲜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的公告,欲收购地利生鲜股份。

实际上,人和商业看中的是地利生鲜300多家门店网点和运营能力。地利生鲜拥有自己的采购团队、冷链物流和仓储能力,也有自己的食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人和商业在中国的寿光、贵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沈阳及杭州等城市拥有多个批发蔬菜、果品、海鮮、肉类、粮油和食品等产品的农产市场。

倘若收购成功,人和商业就构建了从原产地到批发市场、加工基地,再到零售终端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更关键的是,地利生鲜的“拓店计划”和未来以实体门店为依托的“生鲜电商”的增长潜力,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更具想象空间。

人和商业在公告中这样表述,“本公司将凭借目标集团的广泛零售店网络直接打通中国拥有广大客户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市场,就新店及电子商务销售而言,其有增长潜力。目标集团亦将为本集团带动食品采购、生产及物流能力。”

若以此推断,有可能将这样一家具备很大“想象空间”同时具备一定规模的生鲜门店和生鲜电商概念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其估值或将被快速做大。

其实,在2018年初董事会述职报告中,时任地利生鲜董事长的栾元伟提出的目标是:2018年,地利生鲜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

彼时,社区生鲜正值快速发展期。以生鲜传奇、谊品生鲜为代表的社区生鲜品牌备受资本追捧。

前者于2018年10月10日宣布完成B轮3亿元融资,融资完成后,生鲜传奇估值达30亿元,由IDG资本领投,红杉资本、蚁资本跟投。

后者于2018年初完成A轮融资,次年3月,谊品生鲜完成20亿元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资本、钟鼎资本跟投。

虽然,稍晚了一小步,但地利生鲜总算看见了“生鲜”赛道的末班车。

-2-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哈尔滨地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拟收购“地利生鲜”股权排他期延长的180天内,人和商业有足够的时间权衡此次收购的利弊,地利生鲜也尽可以在此期间闪转腾挪,进退有度。

第一,人和商业全资附属公司哈尔滨地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收购“地利生鲜”成行,成为控股股东。

换句话说,人和商业可以将地利生鲜放进香港上市公司盘子里,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通,快速做大估值。

毕竟,人和商业近年的营收表现不佳。

3月28日,人和商业发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年报。

年报显示,2018年,人和商业及其附属公司(集团)亏损3.49亿元人民币,综合收入约11.29亿元,较去年上升约14.2%。

其中,佣金收入人民币8.11亿元,同比增加9.7%;租金收入为3.18亿元,同比增加27.7%。

也正是这一年,人和商业以14.7亿元港元收购了位于杭州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以54亿元人民币向控股股东的联系人收购集团当时正在运营的7个市场的土地及房产(哈达收购)。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人和商业及其附属公司(集团)在中国7个城市运营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2017年,人和商业亏损1.27亿元人民币,营收9.88亿元人比,同比减少1.36%。

人和商业股价从年初至今,一直在0.26港元-0.4港元之间徘徊。截至2019年4月15日,人和商业总市值约为154亿港元。

第二,人和商业全资附属公司哈尔滨地利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收购部分“地利生鲜”股份,成为股东之一,并不控股。

人和商业同样能借助地利生鲜的门店资源及采购、储运及生产加工能力,但仅是以合作的方式出现。

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同时又具备批发市场资源优势的股东背书,无论是地利生鲜独立融资抑或寻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无疑都会更具优势。

第三,收购未能成行,地利生鲜独立发展,寻求新的融资及合作或单独出售。

其实,地利生鲜的核心优势除了门店网点资源外,其门店运营能力、自己的采购团队、冷链物流、仓储能力、食品生产及加工基地等都有竞争优势。如果独立在”东北区域”以外,以地利或新的生鲜品牌进行融资还是有可能的。更关键的是,地利生鲜母公司的资源优势,诸如批发市场等可不仅仅局限于东北。

如果地利生鲜仅囿于东北区域,若想在融资方面有所突破还是很难的。毕竟,“投资不过山海关”不只是说说而已,至少截至目前,《灵兽》也很少见到有东北的生鲜品牌获得大的融资。

但无论结果如何,地利生鲜都是一家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和门店网点资源优势的区域生鲜连锁品牌。

-3-

实际上,地利生鲜投资控股了包括沈阳地利、贵州地利、辽宁地利、吉林省地利、大连地利、北京地利等8家子公司。

数据来源:天眼查

2016年左右,地利生鲜先后收购了“闻氏生鲜”和“印双杰”,并将地利、闻氏、印双杰三大生鲜品牌将统一为“地利生鲜”,使门店数量迅速增加。

正是通过并购,地利生鲜快速做大,并在东北区域形成了初步的密度覆盖和一定知名度。

天眼查的数据,2017年,地利生鲜销售总额为27.7亿元,利润总额2651.56万元,净利润1986.64万元,负债总额为3699.54万元,资产总额为1.31亿元。

目前,地利生鲜门店在3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东北。其在东北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跨出东北区域后,其表现平平。

以北京为例,地利生鲜进入北京市场已达7年,但仍未实现盈利。

2018年,时任地利生鲜董事长的栾元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房租成本高,同时消费者又对价格又不敏感,与东北市场完全不同。

地利生鲜在东北能够快速扩张除了并购外,彼时还有其母公司地利集团经营批发市场的优势,使其生鲜商品有足够低的价格。

地利生鲜是人和集团(人和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地利集团(即地利农产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地利生鲜母公司)所属的社区生鲜零售业务(孙公司)。

地利集团在中国投资运营了1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园,有30多个仓储中心;每一天,在地利的各大市场,有超过4万家批发商和10万家采购商。

数据来源:天眼查

同时,在农产品市场经营和流通的基础上,地利集团开展了资产管理、农副产品零售、生态农业产区、营养配餐等业务。

2015年,地利集团将农产品产业中的寿光地利、哈尔滨哈达等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园经营业务以轻资产模式注入在港上市公司人和商业(01387.HK)。

人和集团以商业地产开发运营起家,并逐步涉足农产品流通、文体、房地产、金融(银行、保险等)等产业。

地利生鲜备受关注,除了社区生鲜赛道被资本热捧外,其母公司的资源优势,亦是一大考量。

在雄厚背景的支持下,使地利生鲜通过并购实现跨区域、借助农批等价格优势实现扩张成为可能。

但这种从“上游原产地直采+批发流通+加工生产+终端门店”的方式能否跑通,还要靠时间的检验。(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