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对冲研投 (ID:hedgechina),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陪伴认真的你在交易之路上一同成长
文 | 叶燕武 叶燕武随笔
本文根据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叶燕武在4月21日第十三届期货分析师论坛“期货分析师人才培养”分论坛的交流发言整理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的论坛主题是期货分析师人才培养,非常具有现实性。先谈一下我的感受,从昨天下午我参加的西湖论剑分论坛到今天聆听了多位嘉宾的分享,我觉得市场发展的太快了,大家都非常专业,这一点我这两年感受的非常深刻。市场专业度的进化程度是远远超出想象的,这也就对我们的专业性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
接下来说一下关于研究团队的建设还有研究员培养的三点体会。
第一点兴趣与坚持,这点非常重要。
首先是你对这个研究工作感不感兴趣,只有兴趣才会坚持,做任何事情都是久久为功这个道理,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检验和试错的过程。我是4月份回光大的,我发现研究所现有的小伙伴基本素质都非常高,我顿时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这么好的苗子咱们没有把他们扶好责任是很大的。
第二点是体系和引导。
一个研究团队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清晰完整的研究体系和架构,就是每个人,每个研究员在这个架构中知道他的价值定位在哪里。我们传统的研究团队其实大家本质上都是分割的,金融的是金融,化工是化工,黑色是黑色,其实是条块分割的。这样的话有一个问题,没有办法形成合力,我觉得研究体系、研究框架特别重要,我这两三年专门在琢磨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是刚刚琢磨出一套研究体系,理念是寻找宏观的微观验证,就是每个研究员除了研究自身的基本面之外他还知道他在这个体系中的价值定位。举个例子,我觉得从宏观上来讲我们商品的研究就是研究PPI和CPI的,那么原油和生猪研究员我对他们说你们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评估通胀预期非常重要的指标,黑色有色等周期商品对应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终端需求,通过对微观需求的大样本研究跟踪能相对有效地验证宏观总需求的预期差。
从整个梯队的建设对应的我觉得是三个层面,我们刚入行的研究员,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基础研究,这是第一层。我明显感觉两三年以来为什么现在的一些买方机构对于期货公司研究的需求开始增加,2008年的时候其实没有客户让研究员去给他讲逻辑、讲数据,因为他看图表就行了,但是现在市场的波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产业包括图表本身,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抗的矛盾体,所以我特别同意王总说的,研究工作买方卖方只是岗位的定位职责的不同,更多的是核心你要把基础的研究做好,你比如研究哪个品种就专注把他好好研究好,这个是地基。所以我现在对于我们的研究报告,商品的研究不要谈宏观,也不能出现技术分析,研究的目的本来是寻找确定性,你加了宏观和技术这些自己都无法驾驭的不确定性只会增加你犯错的概率,你就把基础数据库和平衡表扎实建起来,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专题。因为这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基础的研究是静态的评估和跟踪,怎么来应对市场的动态变化,如何和客户保持在一个频道上。比如今年1月份巴西的矿难发生了,这个事情作为研究员要第一时间去和现货信息渠道沟通了解情况,而且要将供给缺口的评估结果非常高效地反馈给客户。所以第二层是专题的研究,是针对市场热点和主要矛盾的研究,包括深度专题和调研报告,这个是所有的投资人最需要的。
第三层是策略。我的想法是只有在板块总监这个层面才提策略,研究员不要提策略。策略这个东西不要轻易提,你一提很容易犯错,你需要一个比较综合的能力才能生成一个可行的策略。所以你既然选择了在期货市场中发展,你就要清晰的知道你的性格适合做什么,市场会告诉你是谁,慢慢你会发现自己适合做卖方还是买方,研究和交易都需要禀赋但是有差异的,正如熵一周总昨天说的,两者之间存在看似很近但很难逾越的界限。因此研究架构的搭建还有整个梯队对应的研究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二点体会,叫做体系与引导。作为一个研究团队对于一个新人,对于一个工作了几年从基础研究到资深研究员再到首席,每个阶段需要学习和提升是不一样的,不能是“一刀切”,需要体系来好好的引导。方法论一定要正,路子要走对。
第三点是平台的相对优势。
现在不同公司自带的能量属性是不一样的,有农产品属性的有金属属性的,有黑色属性的,还有金融属性的,不同的平台其实提供了研究和投资的市场相对优势。如果你觉得适合做哪个板块在选择平台上面你要找适合自己在那个领域发展的平台。现在客户越来越认可平台的价值,客户是选平台,作为研究员你也要在合适的土壤,合适的平台发展你的专业能力,提升你的市场价值,不同的平台提供给你的相对优势的资源还有信息沟通的渠道是不一样的,这其实是一种选择行为。
以上是我比较粗浅的的几点看法,谨供大家参考,谢谢。
- END -
重要通知
新老用户请抓紧4月的时间窗口新订或续费,马上订阅享最后2280元/年的优惠价格!
4月会议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