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评级的艺术 (ID:gh_fd8f0b5a7b88),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企业靠利润发展、靠现金生存,那靠什么还债?能力基础上的意愿。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偿债意愿比偿债能力可能更为重要。2017年以前的违约案例表明,对于债券的兑付保障来说,现金比利润重要,利润比资产重要;但2018年以来的违约案例则表明,“公司治理”的缺陷带来的偿债意愿缺失比指标计算出来的偿债能力弱化更为重要。(信用评级中缺失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缺陷是偿债意愿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之前当大家正各种脑补普罗旺斯意外背后的宫斗剧情时,突然有人问:海航到底是谁的?这企业究竟是做什么的?最终谁说了算啊?这系列灵魂拷问正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构成。当我们说企业即使有钱,也不想还,偿债能力缺失的时候,我们在说谁?管理层、实际控制人、还是背后更神秘的力量?
资产负债表是分析“公司治理”缺陷非常好的切入点。
企业是谁的?答案就在资产负债表的右端(负债和权益端)。负债和权益说明企业拥有的资源,是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非银机构借款、上下游占款、员工福利拖欠、政府税款拖欠等债权类资金,是来源于大小股东的权益类资金,还是靠自己历史经营积累形成的资金。所以段首问题的回答是,企业是员工和管理层的,是股东的,是债权人的,是各利益相关方的,而最终属于谁,则要看资产被侵蚀的程度及各方对资源的分配能力。
企业是做什么的?答案就在资产负债表的左端(资产端)。负债和权益端代表资金来源,资产端则代表企业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情况。企业配置资源的类型和规模表明企业的业务类型、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占比高的企业,属于经营性企业;而长期股权投资、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及其他投资类相关资产占比高的企业,则属于投资性企业。不同的资源配置,代表的都是实际控制人特定战略的执行及实施,隐含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
那么企业谁说了算?答案可能就隐藏在几个特定的资产科目里。这几个特定科目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不良资产形成。如“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规模大、占比高,则说明企业很有可能已沦为实际控制人的融资平台;如“存货”科目,如果违背行业发展周期迅速逆势上涨,则很有可能是管理层摊薄折旧、操纵利润从而提升业绩的手段;如“长期股权投资”中大量非产业生态链上且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同时产生大量商誉,则说明要么管理层决策能力急需提升,要么就是实际控制人利用企业不当输送利益;如……
公司治理要预防两个侵害:管理层侵害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利益;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利益。而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科目,或可作为侵害的呈堂证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