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外流即将加速—医药行业观察第2期

兴业研究
处方外流有利于限制医院对药品的垄断,形成药价市场化竞争机制,促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模式。

本文来源:兴业研究 (ID:CIB_Research),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 处方外流有利于限制医院对药品的垄断,形成药价市场化竞争机制,促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模式。目前公立医院仍是处方药销售的主要渠道,预计未来处方外流空间有望超千亿元。

  • 随着医药分开持续推进,处方外流趋势逐渐清晰。一方面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经营药品的动力下降。另一方面带量采购出台,药品院内生存空间减小,需要寻求新的院外市场。在医院、药企等合力下,处方外流进程加速。

  • 随着处方外流加速,零售药店有望成为主要的承接方。医院端,药品零差价后会加快部分处方药向院外零售市场流转。药企端,带量采购后流标弃标品种将加大布局零售药店市场。药店端,龙头连锁企业加快连锁门店、院边店、DTP药房、医药电商等布局,提升药事服务能力,承接处方药的能力显著增强。

处方外流、零售药店

一、处方外流空间巨大

处方外流是大势所趋。处方外流指医院允许患者持有处方,到院外买药,即将医院药房承担的药品供给,流转至零售药店、基层医疗机构等院外市场,实现医、药分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和“三医联动”医改推进,医药分开逐渐落地,处方外流成为大势所趋。处方外流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医院对药品的垄断,形成药价市场化竞争机制,打击药品带金销售弊病,破除以药养医模式,提升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

公立医院是处方药销售主场。过去公立医院通过药品加成补偿收入,药品收入占比超过30%,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2018年我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额为17,131亿元,其中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高达11,546亿元,占比达到67.4%,占比持续下降;零售药店及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分别为3,919亿元和1,671亿元,仅分别占比22.9%和9.7%,公立医院是药品销售的核心渠道。另从处方药市场看,2017年城市实体药店用药中约有48%的药品为处方药(不含双跨),据此测算,公立医院占据了处方药约80%的市场份额。

处方外流空间有望超千亿。以药养医模式催生了我国万亿级的医院处方药市场,医院对药品的垄断不利于药价市场化,消耗了大量医保资源。本轮医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医保控费,促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在这一政策目标下,药品零加成、控制药占比、带量采购等重磅政策陆续出台,斩断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医药分家,促进处方外流。理论上医院门诊药房多数药品都是处方外流对象,即使考虑到部分药品无法流出(如注射剂等),业内预测近年处方外流空间也有望超千亿元。

二、医改政策推动处方外流加速

医药分开改革推进,处方外流趋势显现。处方外流是我国医药分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7年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已明确提出不得限制处方外流。但过去由于药品加成政策等因素,公立医院主观上没有动力处方外流,令处方外流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2016年后,“三医联动”医改推进,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控制药占比、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带量采购、限制辅助用药等政策陆续出台,从药品定价、招采、流通、支付全环节对药品产销体系重构,降低药品价格,打击药品回扣,将医院与药品利益关系脱钩,促使医药分开改革提速。

随着医药分开持续推进,处方外流趋势逐渐清晰。一方面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品由医院的收入项变为成本项,公立医院经营药品动力下降。另一方面带量采购等招采政策出台后,药企品种进院的利润空间大幅下降,需要寻求新的院外市场以量补价。在医院、药企等合力下,处方外流进程加速。

带量采购推广将加速处方外流。虽然药品零差价、控制药占比等政策推行促进医药分家,但由于以药养医模式存在,医院仍然通过“二次议价”的方式获取药品利益,导致处方外流难以落地。带量采购模式推行后,通过对药品招采模式的变革,消除药品营销的利益输送,挤压仿制药利润,从而消除“二次议价”空间。2018年11月,4+7城试点带量采购,刷新了药品最低价中标记录,未来带量采购模式逐步全国推广是大势所趋。新的招采体系下,药品营销传统的代理商、医药代表模式遭受重创,处方药进院价格将大幅下降。除了大量的药企品种流标外,部分药企在综合考虑政策、成本、收益的基础上,也可能选择主动弃标。流标及弃标处方药品种转向拓展院外市场,这将显著加速处方外流。

禁止药房托管也将促进处方外流。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药房成为成本中心,药房托管模式应运而生。虽然药房托管提升了医院运营效率,但作为处方外流的过渡形式,并未真正切断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不符合医药分家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在各地持续被收紧。2018年11月,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公立医院药房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从国家层面叫停药房托管。药房托管被禁止意味着医院将直面药品零加成的压力,作为成本部门的医院药房将逐步社会化,也将显著促进处方外流。

处方外流是个渐进过程。虽然处方外流趋势已经显现,但处方外流涉及到医改政策推进、药品流通模式变革、处方外流承接、医保政策衔接、医疗服务模式改变、患者消费习惯转变等诸多环节,关系到制药企业、医药代表、医药流通企业、医院、医生等多方利益重新分配,是个极其浩大的系统性工程,短期内无法一蹴而就,整体将是一个渐进探索的过程。

三、零售药店有望成为处方外流的主要承接方

零售药店承接处方外流的趋势性机会已经到来。从美国、日本经验看,由于较早实行医药分开政策,零售药店成为处方药销售的主要终端,分别占处方药市场的约80%和70%。而我国过去由于处方难以外流,零售药店销售的处方药主要为一些医保目录的普药、低价药、慢病用药品种,一半以上主要销售非处方药。

随着处方外流加速,零售药店有望成为主要的承接方。医院端,取消药品加成后经营药品动力下降,医院会加快部分处方药向院外零售市场流转,零售药店是药价市场化的主要场所。药企端,带量采购后流标弃标品种将寻找新的院外市场,而基层医疗机构的体量小且成本高,故药企更有动力布局体量大且便捷性高的大型连锁药店。药店端,龙头连锁企业加快连锁门店、院边店、DTP药房、医药电商等布局,提升药事服务能力,承接处方药的能力显著增强。

假设未来几年医药分开持续推进,医院终端市场占比持续下降、医院药占比下降、处方外流率有所提升,按照医院处方药市场年增速5%测算,中性情景下预计到2025年,零售药店处方药规模有望增加约800亿元。中长期看,处方药有望成为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零售药店承接处方外流仍需循序渐进零售药店想要承接千亿级的处方外流市场,仍需解决几个核心问题:1、医院处方外流动力:医院处方外流让渡了药品购销的经济利益,却仍要承担相应的医疗风险,主观上处方外流的动力仍不足。另外,目前医院、医保、药店之间信息仍不对称,需要搭建全国开放的、三方共享的处方信息平台。2、药店药事服务能力:专业服务能力是零售药店承接处方外流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目前执业药师缺口较大,专业的患者教育和用药指导能力较弱;随着新特药外流预期提升,零售药店药事服务能力亟待提升。3、医保支付衔接问题:除部分试点城市外,医保统筹账户尚未对零售药店开放,主要由于处方真实性、药品销售情况难以追溯,存在一定骗保风险,医保暂无法对药店完全放开。4、药企投入产出比较低:同医院相比,零售药店的单店销售规模小,药企无法覆盖销售成本,通常采用自然销售等保守策略,主动营销意愿较低。

原标题《【今日推荐】处方外流即将加速—医药行业观察第2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