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步日欣
一句话要点精读:科创板申报以来,很多人对于申报企业流露出“失望之情”,认为很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的期望,并混淆了“硬科技”和“黑科技”的区别。“硬科技”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而并非炫酷的“黑科技”。至于那些估值动辄几百亿的独角兽,那是VC们的游戏,高估值,高风险、高失败率,都是二级市场不可承受之重。
科创板从3月18日开始接受申报材料到今天,已经申报92家,很多人对于申报企业流露出“失望之情”,认为这些企业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技术含量。
更有甚者,把“92家企业全部不符合科创板定位”、“92家企业浑水摸鱼的蹭热度”之类的表述当做文章标题,也广受关注。
由于科创板的“科创”二字,且科创板对上市公司有了“硬科技”行业的限定门槛,因此在科创板酝酿期和开局期,市场普遍对于科创板的预期过高,对于“科技含量”的属性也过度期待,导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这种过度的预期,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硬科技”和“黑科技”的区别,同时也脱离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现状,即,我们科技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遍地“黑科技”的地步。
1、科创板对科技含量的要求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要求保荐机构重点推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
“指引”对上市企业所在的行业做了限定,这些行业都属于当下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但对企业的科技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非常严格的量化限定。
-
根据科创板定位,上交所优先推荐的条件之一,“保荐机构优先推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企业。”
这一条描述就比较接地气了,高科技和制造业深度结合,能产生催化作用,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也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相符合。
-
2019年4月23日,上交所官方发布《上交所就首轮问询及回复情况答记者问》,也提及申报企业的科技含量的问题,“(申报企业)能够反映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企业整体现状……申报企业中不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的细分行业龙头,技术水平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上述表述也体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过高的期望,是不是和我们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相吻合?我们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是不是真正到了世界领先的地步?
2、硬科技定义
“硬科技 Hard & Core Technology”并非一个严格的专业或者学术用语,通常指代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因此,“硬科技”并非指的硬件技术,而是指的核心技术,指的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具有高门槛和高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并确立行业的领先地位。
从这个角度上讲,“硬科技”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而并非炫酷的“黑科技”。
3、独角兽们目前适合科创板么?
大家目前对于申报企业科技含量呈现失望态度的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炒得火热的独角兽们,好像并没有一家申报材料,也没有一家宣称要申报材料。
“独角兽”是VC(风险投资)领域的特定称谓,通常指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未来有巨大想象空间的创业型公司。
“独角兽”公司,一般标签就是“黑科技”、“高成长”、“梦一般的愿景和想象空间”……但大家往往忽视了这些标签另一面,那就是高估值、高风险、高失败率……
在一级市场风险投资领域,“独角兽”变“毒角兽”的例子屡见不鲜,但基于风险投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属性,对投资高失败率是有容忍度的,一级市场能够承受如此高的风险。
通俗一点儿说,科技泡沫对于二级市场是不能承受之重。
前几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有一个问题,谈一谈科创板鼓励的这六大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容易出现泡沫。这是一个怎么回答都不讨巧的问题,我只能含蓄地说道:“证券市场历史上出现过的最有影响力的泡沫,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这里的泡沫,不一定指的就是行业的失败,而是与行业发展周期相关联的风险度和投资失败概率,行业的萌芽期和成长期阶段,是最容易出现投资泡沫的阶段。
因此,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必须问自己一句,假如那些一级市场动辄估值几百亿的独角兽,现在这个状态贸然放在二级市场,从估值和风险角度来看,你能承受么?
而对于科创板的科技属性,特别在科创板的初级阶段,你是希望稳打稳扎、逐步推进改革,还是希望大干快上、不顾泡沫风险?
我认为道理不言自明,选择也显而易见。
本文作者:步日欣,来源:科创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