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泰资管 (ID:ztzqzg),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最近车市的温度很高,无论是爱看故事还是找机会的人,都能找到合意的话题。
对看故事的人来说,最具冲突感的,无疑是前天上海某小区地下车库的特斯拉突然自燃,不仅把自己烧得只剩框架,还烧坏了边上的另外两辆车,连特斯拉的官方微博都不得不公开回应。
而对看机会的人来说,前有网上流传的国家发改委有意发布汽车家电促消费新政,被认为有望拉动汽车行业的消费。后有不造车的华为和BAT巨头悉数亮相这一次上海车展,与众不同的黑科技感将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概念再次推到了公众面前。
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5G最先落地场景,这一周的券商汽车研报主题大多与之有关。其实,早在今年三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就这样点评过“车联网可能是5G最大的应用市场”,如今,更有研报高调断言:“汽车智能化产业拐点将至”。
5G技术如何改变汽车业?
5G,比4G多了1G,但其改变的可不仅仅是通信行业,也将给汽车行业带来质的突破。
国信证券的研报中曾经有过非常通俗的阐释:汽车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而实现无人驾驶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内硬件智能(ADAS)和车际互联通信(V2X)是走路的两条腿。其中车内硬件智能技术只需要在车体本身做传感器加装和算法改进,是智能汽车的早期技术,目前国内国外在跑的中高端车型上基本加装了部分 ADAS 功能。
要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其制衡点正是车际互联通信技术,这项技术以联网通信的模式强化感知,相当在车辆上加装了更为灵敏的“眼睛”,实现真正的车路协同。但由于车际互联通信技术要求整体道路基建做整改、对通信协议做规范,同时也对移动通信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在传输信息和信号方面要求匹配非常大的流量、带宽和较短延时。
5G的出现与技术的日益成熟,让上述大流量、大带宽和短延时正成为一种可能。安信证券的报告中曾将5G相比4G在技术性能指标上的突破总结为“3个100倍的提升”,分别对应时延缩短100 倍、速率提升100倍、连接数提升100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5G使得网络延时从4G时代200ms左右缩短为2ms左右,即使时速百公里的汽车也能在位移5cm内就能完成高精度地图的实现更新。
政策的“加持”
当然,从技术突破到商用市场的成熟产业链形成,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在不少研报看来,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一样的政策的“加持”。这里的政策加持,既指已经发布的高规格计划指引,也有对后续政策的强预期。
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搭载率达到 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实现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
而在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 2020 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 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
如此密集、高规格和精细的规划,很难不让人对产业发展充满期待。无怪乎国泰君安在研报中判断,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与5G正式商用将成为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最重要的产业催化剂,2019年大概率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求显著向上的拐点。
有技术前景、有政策“加持”,看起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确实足够值得期待。但有些蹊跷的是,尽管关于这个话题的研报不少,但带行业展望或预测的数据却很少。唯一能找到的一段行业数据来自中信证券的报告: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269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14亿元,用户数将从1164万增长至4097万,渗透率将会提高到21.1%。其中自动驾驶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连续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2022年将达到1275亿元。但那也是中信证券援引了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计。
换句话说,这个行业的前景看起来很好,但好像在研报圈,大家又似乎还都在概念上打转转。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原标题《读研报 | 华为与BAT亮相车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