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头版:长三角将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 谋划一批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和工程

三省一市正抓紧编制产业地图,探索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未来长三角将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的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新华社主管报纸经济参考报5月24日头版报道称,从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获悉,即将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长三角区域发展做出了全新战略定位——“一极三区一高地”。

报道提到,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称,上述论坛会议审定了2019工作计划和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并将谋划一批四梁八柱、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报道援引权威人士信息称,未来长三角将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的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报道还提到,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市三省正在抓紧编制长三角产业地图,积极探索跨省市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是皖苏浙沪这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三省一市主要领导人首次开会共同研究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

5月22日举行的成果发布会上,长三角一体化EFT项目合作协议、沪皖港口合作协议、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取消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协议等十项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的合作事项达成。

从22日起,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7座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7城轨道交通二维码手机扫码过闸“一码通行”。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地铁刷码互联互通的城市群。政务方面,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开通运行,首批接入14个城市,今年完成26城接入。

中信证券日前报告认为,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内外两个抓手,有良好经济基础和诸多一体化实践的长三角地区预计将成为重点试验田。短期看预计区域内交运物流、基建地产优质企业受益,长期看医疗、养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将受益于经济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上述5月24日的经济参考报头版文章全文如下:

将谋划一批四梁八柱、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长三角将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
正在抓紧编制长三角产业地图,积极探索跨省市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2019-05-24 □记者 梁倩 孙韶华 何欣荣 徐海涛 北京 芜湖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5月23日,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正式闭幕。《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上获悉,长三角地区将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当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担当更重要使命。即将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长三角区域发展做出了全新战略定位——“一极三区一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由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是四地共同研究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次会议,也是集中检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的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明晰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和战略方向。

据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介绍,此次会议围绕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重点研究部署新时代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签约了一批战略性、根本性、长远性、引领性的重大事项。同时,审定2019工作计划和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并将谋划一批四梁八柱、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表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目的是探索全国范围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模式,为全国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引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在更高的能级和水平上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据悉,中央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明确定位为“一极三区一高地”。权威人士表示,未来长三角将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的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徐宪平认为,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开放既是根本路径,也是主要动力。他指出,现有的体制要素流动不顺畅、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最大障碍。因此,要素自由流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变革,开放对接对标国际通行规则,与全球合作与竞争是发展的重点。例如,推广促进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经验和做法,以货物自由、资金自由、投资自由等为重点,在全域逐步推进投资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借鉴世界银行营商体系评价的做法,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立长三角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此前建议,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重点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协同培育产业,要将各省市竞争最激烈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高能产业的协同培育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工作重点。第二,推动区域一体化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和跨区域协同治理重大制度创新突破。第三,打造示范区的统一市场。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提醒,一体化并不是一样化、不是同质化,甚至也不是要均衡化,一体化还需要通过多样化、差异化促进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前述权威人士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将分别从共性与个性、合作与竞争、集聚和辐射等方面进行突破。合作与竞争方面,一体化发展既要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持续放大规模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更要着力共建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发展路径。集聚和辐射方面,意味着既要着力提升长三角集聚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在更大范围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人才,整体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要着力增强辐射带动的领域,使广大地区都能够通过长三角的平台通道,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不能避谈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正确的态度是不仅要谈,还要拿到桌面上来谈,形成一套管用的制度体系。”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周振华表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常务副主任阮青说,一市三省在跨区域的投资、产业转移承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摸索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算法”。

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市三省正在抓紧编制长三角产业地图,积极探索跨省市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李锦斌表示,下一步长三角区域将聚力推进“六个一体化”。聚力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高水平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破行政边界,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加快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高质量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加快培育长三角科创圈,联手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全球创新高地;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和重点领域,依托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研发机构、开发区等,搭建一批产业一体化组织,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此外,推进市场开放一体化:加快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农业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建设,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推广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重点跨界水体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携手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快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让一体化红利更多汇聚长三角。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开通华尔街见闻金卡会员,马上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