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以为那是一家汽车公司,但后来才发现,那是披着汽车外衣的房地产公司。
前不久,海马汽车抛售400套房保壳的新闻才上热搜,这几天,海马的合作伙伴小鹏汽车也因为跨行业涉及房地产业务而成为热点。
海马前脚卖房保壳,小鹏后脚成立房产公司,这波操作令市场浮想联翩,这是要双双变身“炒房小能手”了吗?
中国房价高企的秘密,也许就藏在这些跨界房地产的企业里。
小鹏汽车花了4.74亿,开了家房地产公司
小鹏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造车新势力,一直备受市场关注。5月24日,广州小鹏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小鹏汽车)新增对外投资,成立肇庆鲲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房产)。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正是小鹏汽车创始人兼总裁夏珩。
广州小鹏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为该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73.84%,另一股东为肇庆市高新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6.16%。股权穿透后发现,鲲鹏房产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他的总持股比例为24.6%。
同时,肇庆高新建投正是小鹏汽车的母公司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
鲲鹏房产公司注册资本达到4.74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就包括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房地产租赁经营。
令市场生疑的是,小鹏汽车的本业是造车,而不是造房。大张旗鼓成立房产公司,是小鹏汽车挣了太多钱,没地花?事实或许恰好相反,小鹏汽车并不是挣了太多钱,而是太差钱。
小鹏汽车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多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40亿元,但仍狂奔在融资路上,对资金的渴求从未消减。
小鹏汽车曾在去年底公开表示,到2019年底,公司总融资将达到300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还有至少160亿元的融资缺口。而今年4月中旬,何小鹏公开表示“300亿融资正在路上”。
然而经历了多轮融资后,钱也不是那么好找了。多家新造车企业的高层认为资金窗口期将在近一两年关闭,大规模的交付则成为企业存活的关键。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从交付规模来看,小鹏汽车的生死线在一年15万辆至20万辆之间,而资金则可能200亿都不够。
小鹏汽车急需增加交付量,但这不是喊口号就能达成,需要投入巨额真金白银。
况且,小鹏汽车这一举措,刚好发生在海马汽车被曝抛售400套房子保壳(详见《狂卖400套房! 海马汽车提醒您:道路千万条 炒房第一条》)的新闻后一周左右。而且海马汽车是小鹏汽车的代工工厂,双方紧密合作,两者在时间和行动上的巧合,不禁让人联想,是不是汽车不好卖了,所以车企都不约而同地圈地炒房?小鹏汽车看到海马囤房卖房保壳的甜头后,也想掺一脚到房地产里?
众所周知,造车费钱,而房地产,刚好来钱快。两相比较之下,也就难快市场会将小鹏成立房地产公司一事产生诸多遐想。毕竟,企业明面上做实业,实业不好好做,实际上全靠投资房产赚钱的例子并不少见。
连造车资质都没有
既然能否如约量产交付成了决定新能源汽车生死的关键,小鹏汽车要做的自然是想尽办法扩大产能,提高交付能力。
只是摆在小鹏汽车面前的,是自己没有生产资质的残酷现实。
是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在融了140亿后,时至今日仍没有汽车生产资质。其产能皆依赖代工企业,海马汽车。
小鹏汽车能否成功获得汽车生产资质还很成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要获得造车资质,需要满足“纯电动汽车产品上两个年度累计境内外市场销售并登记注册的数量大于3万辆纯电动乘用车,或上两个年度纯电动汽车产品累计销售额大于30亿元”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个要求,才能获得生产资质。
换句话说,小鹏汽车若未能满足两年内销量大于3万辆或者销售额大于30亿元,将难以获得生产资质进而实现量产汽车。
造车有门槛,新能源造车资质就是其中的高门槛之一。没有资质,虽然没有明确阻碍新势力造车的进程,但是足够让这些新势力头痛一把,因为尽管能够开发出新的车型,但无法量产。这对小鹏汽车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掣肘。
在汽车行业的新兴品牌中,小鹏汽车在前期的表现不算好,2018年,小鹏汽车全年销量只有482台。目前已有不少G3的车主在小鹏汽车的官方微博下不停地“催单”。
2019年4月,小鹏汽车销量爆发,销量增长了75%,交付了2200台,超越了长期霸屏的蔚来和威马。这种突然爆发的销量还不能代表企业真正的水平,结合2018年只销售了几百台的情况来看,前期小鹏汽车不能大规模量产导致积压交付销量数据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这种销售势头不能持续,小鹏汽车的销售情况,并没有数据表现的那么好看。
虽然能够通过代工等方式,解决生产问题,但碍于合作伙伴的能力,生产效率并不稳定。例如小鹏汽车的合作伙伴海马汽车,自身就到了要卖房保壳的地步。加上小鹏汽车,就像一对难兄难弟。
量产和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小鹏汽车仍在继续扩张。
按照小鹏汽车的发展计划,2019年要再招聘5000名新员工、年内建成200座超级充电站,建立34个服务中心,交付4万辆新车……每一项都是烧钱的事,也让小鹏汽车对资金更加渴求。
在这个重要关头,小鹏汽车最需要的便是钱。因此,花几个亿成立房地产公司,被怀疑进军房地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目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马小鹏智能工厂(海马汽车第三工厂),每月可生产约2000辆小鹏G3。但2019已经过去将近半年,每月只能生产2000辆的产能,距离年底交付4万辆的目标还相距甚远,留给小鹏的时间不多了。
新能源产业拿地,意在房地产
对于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事情,小鹏汽车否认将进军房地产行业,在官方微博回应称,无意进军房地产,成立该公司是为将来肇庆工厂日常运营做准备。按照小鹏汽车规划,其肇庆工厂一期项目应在2019年底竣工。肇庆工厂是小鹏自建的生产车间,规划产能是每年10万台,如果小鹏汽车能够取得生产资质,肇庆工厂将成为小鹏汽车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虽然小鹏汽车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但还是没有摆脱网友对其“表面上用新能源汽车融资,实际暗度陈仓开发房地产”的嫌疑。
且在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新政下,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大幅度减少,补贴标准提高,在补贴减少之后依然投资房地产,网友认为,这是不是"套到补贴之后就开始圈钱了"。
实际上,汽车企业投资借着建配套项目的名义进军房地产已经有不少先例,在房地产调控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借产业圈地的“产业地产”更是成了车企们常用的圈地手段。
产业地产,玩得最好的还是宝能集团。从2017年开始,宝能集团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册汽车公司,入股车企获得造车资质,并不断拓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业务。跟新能源汽车沾上边后,宝能集团相继在杭州、昆明、广州、陕西等地与当地政府达成新能源汽车合作意向,建设新能源车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等项目。
红旗汽车也有房地产项目,根据一汽集团的规划,红旗小镇将融合智能制造、汽车文化、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配套等现代产业体系。表面上是产业园,实际上,产业、住宅、地产等项目都通过产业这个名号得到实现。
发展产业地产,也是地方政府青睐的发展方式。产业园的建设可以给地方带来产业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等,也可以为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助力。
但是,这种看似双赢的产业地产不免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明面上是投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不过是换种方式拿地。而且,这些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在得到了新能源补贴后拿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的鲲鹏房地产公司虽然说是肇庆工厂的配套设施,经营范围却涵盖了“房地产租赁经营、房地产咨询服务”等房地产行业才会涉猎的业务,显得十分怪异。
重庆力帆置业就是前车之鉴,原本力帆职业只是为力帆集团建设自用房地产,但后来力帆置业开始自己建造住宅项目。目前,力帆置业的业务也逐渐涉及到房地产开发、休闲度假等领域。2018年,力帆集团营业收入110.13亿元,净利润2.52亿元。
如果说小鹏汽车没有进军房地产的小算盘,这显然站不住脚。
此前,小鹏汽车也曾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特斯拉,希望它真的能成功。不然,只能像他的前辈海马汽车一样靠卖房维持经营了。
本文作者:梁红玉,来源:时代周报(Timeweekly),原文标题:《真的只有卖房能赚钱吗?又一家车企投身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