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首批企业将于 7 月 22 日在上交所上市。目前,已经有部分公司发布上市公告,本报告我们暂按已完成发行的 25 家进行统计分析。
- 首批 25 家企业综述。科创板首批 25 家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数量达 13 家;2018年营业收入大多集中在 2-5 亿元,且全部实现盈利;募集资金合计 370 亿元,其中募集金额在 6-10 亿元之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 44%。
- 盈利规模和业绩增速中位数均高于创业板。从盈利规模来看,首批科创板企业中归母净利润在 5 亿元以上、1-5 亿元、0.5-1 亿元区间的公司占比分别为 8%、44%和 44%,均高于创业板;从增速来看,25 家企业 2018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数为 39.96%,高于创业板企业的营收增速中位数 16.38%;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 66.93%,远高于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 1.94%。综上所述,首批科创板企业的盈利规模和业绩增速中位数均高于创业板,体现更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 9 家企业在发行中引入了保荐机构以外的战略投资者。首批 25 家企业中,剔除保荐机构强制跟投之后,共有 9 家企业引入了战略配售。其中,员工专项资管计划出现次数较多,表明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有较强的信心。澜起科技与中国通号战略配售股份占发行新股比例高达 30%,且引入了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产业投资者,来加强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由于战略投资者不参与询价过程并以发行价入股且锁定一定的期限,具有更高的投资风险,引入战略投资者表明公司的基本面获得产业投资者的认可。
一、 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分析
1 .1 首批上市企业概览
科创板首批企业将于 7 月 22 日在上交所上市。目前,已有部分公司发布上市公告,本报告我们暂按已完成发行的 25 家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信息如下所示:
从申请上市的标准角度来看,80%的企业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 10 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不低于 5000 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1 亿元。1 家企业选择了第三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 20 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3 亿元且近 3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累计不低于 1 亿元。4 家企业选择了第四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 30 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3 亿元。
从公司所属地域来看,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5 家)、上海(5 家)、江苏(4 家)、广东(3 家)以及浙江(3 家)等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新兴产业数量较多且实力较强。
从行业分布角度来看,首批科创板企业均属于六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3 个行业合计占比超过 90%。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数量高达 13 家,占比超过五成。
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角度来看, 25 家企业 2018 年报营业收入大多集中在 2-5 亿元,占比接近一半。营业收入在 30 亿元以上的公司有 2 家。其中,营业收入最高的公司是中国通号,其 2018 年收入达到 400.13 亿元。再来看归母净利润,首批 25 家上市企业均实现了盈利。其中,归母净利润水平在 1-5 亿元、0.5-1 亿元区间内的企业数量皆为 11 家,各占比 44%。
从研发投入角度来看,首批上市企业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20%以上的企业为4家,占比 16%,研发投入占比在 10%以上的企业为 10 家,占比 40%。
从首发募集资金金额的角度看,首批上市 25 家企业募集资金合计 370.2 亿元。其中,集资金规模在 20 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 2 家,占比 8%。募集金额在 6-10 亿元之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 44%。
1.2 体量小于创业板,但盈利规模与成性更优
体量小于创业板,但盈利能力更优。我们将科创板首批企业与创业板的营收与利润进行比较。截止 2019H1,创业板 764 家企业 2018 年营收中位数 8.80 亿元,高于科创板首批企业营收中位数的 5.52 亿元,因此科创板首批企业在体量上小于创业板。但在盈利规模上,首批科创板企业中,归母净利润在 5 亿元以上、1-5 亿元、0.5-1 亿元区间的公司占比分别为 8%、44%和 44%,明显高于创业板,体现出更强的盈利能力。
收入与利润增速明显高于创业板。25 家企业 2018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数为39.96%,高于创业板企业的营收增速中位数 16.38%;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 66.93%,远高于创业板净利润增速中位数 1.94%。从区间比较来看,收入和利润高增速的区间,科创板首批企业的数量占比明显高于创业板。
二、 战略投资者配售分析
科创板试行战略投资者配售制度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在战略配售比例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 1 亿股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获得配售的股票总量原则上不得超过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 30%;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足 1 亿股的,战略投资者获得配售的股票总量不得超过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 20%。在限售期方面,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获配的股票锁定 2 年,其他战略投资者获配股票锁定 1 年。
参与发行人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可以包括:1.与发行人经营业务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或其下属企业;2.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大型保险公司或其下属企业、国家级大型投资基金或其下属企业;3.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主要投资策略包括投资战略配售股票,且以封闭方式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4.参与跟投的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5.发行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本次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比例为 2%至 5%,具体比例根据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规模分档确定:
由于战略投资者不参与询价过程并以发行价来参与新股发行且锁定一定的期限。因此,相对于参与网下询价的其他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无法控制参与成本且持有期限更长,具有更高的投资风险。因此,如果科创板企业在首次发行股票的过程中得到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以外的战略投资者的青睐,则表明战略投资者非常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 表明公司的基本面获得产业投资者的认可。
在科创板的首批 25 家企业中,剔除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的强制跟投之后,共有 9 家企业在发行中引入了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以外的战略投资者。我们可以看到,员工专项资管计划出现次数较多,表明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有较强的信心。部分公司引入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产业投资者,来加强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在战略配售占比方面,澜起科技与中国通号战略配售股份占发行新股比例高达 30%,其次是心脉医疗的 18.18%。
澜起科技引入英特尔等与公司有密切业务往来以及潜在合作可能的重量级股东。澜起科技战略配售引入的股东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英特尔(Intel Corporation)。英特尔全资设立的 Intel CapitalCorporation 目前直接持有澜起科技 10%的股份。澜起与英特尔在业务上有密切的合作,公司生产的内存接口芯片需要通过服务器 CPU、内存和 OEM 厂商针对其功能和性能(如稳定性、运行速度和功耗等)的全方位严格认证才能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英特尔是服务器生态系统的关键企业之一。此外,英特尔还与澜起、清华大学共同研发津逮®服务器 CPU。澜起科技本次战略配售的其他战略投资方也具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徐汇国投背靠上海徐汇区国资委;中网投基金由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共同发起;静水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社下属单位的数据中心资源与澜起科技的津逮业务将来存在合作可能。此外,人民网、证券时报等社属媒体也是津逮业务品牌宣传的优质渠道。
中国通号战略配售引入的股东阵容强大,多为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或其下属企业。除了员工专项资管计划以外,中国通号本次引入国新投资、中国铁投、国机资本、中电电子等与公司经营业务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或其下属企业。此外,新华人寿、中国人寿等险资也参与其中。
本文作者:徐鹏,来源:华鑫证券,原文标题:《科创板首批企业概览、战略配售分析与重点标的梳理》,本文为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