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以更优金融条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证券时报
面对下半年PPI通缩的潜在实际,货币政策进一步逆周期调节空间仍然巨大,甚至不能排除动用价格型货币工具。

种种迹象显示,全球性需求不足而产能过剩的局面仍在持续。刚刚公布的7月份德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创下7年来最低水平。而被视为经济先行指标的日本机床需求,6月份数据同比下滑60%,出现严重恶化。

在这种全球大背景下,尽管国内广义政府支出支撑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稳定,但在外部压力下,国内制造业部门仍然压力重重,国内PPI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下半年转入负增长,出现通缩局面,已经成为市场普遍预期。

当PPI进入通缩阶段,通常伴随着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持续下滑。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企业利润下滑已经有所显现。根据截至7月15日的沪深两市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1652家上市公司中,业绩预告下降或亏损的公司占比接近5成。

同样,在信用市场上,今年上半年违约事件仍然频发。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97期信用债发生违约,涉及42个发行人,债券余额约700亿元,其中有89只违约债的发行人为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是去年的两倍多。

显然,在PPI下滑带来实体企业现金流萎缩时,企业需要更优的金融条件予以支持。比如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转向债券、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等。特别是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上半年采取一系列逆周期货币政策措施进行预调、微调,在局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给予定向支持,频频使用数量工具保证了市场资金的合理充裕。

面对下半年PPI通缩的潜在实际,货币政策进一步逆周期调节空间仍然巨大,甚至不能排除动用价格型货币工具。从外部看,美欧日等的降息预期不断攀升,这为我国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创造了更大空间。从内部看,虽然CPI同比涨幅在二季度明显抬升,但上半年物价涨幅仍低于全年物价调控目标。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尽管目前中国一年期名义存款基准利率水平只有1.5%,而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还在2.25%~2.5%,而事实上,如果对标美国,完全可参照国内央行最为看重的流动性指标——DR007(即银行间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作为国内实际基准利率。该利率20日均价为2.387%,120日均价为2.4433%,仍有较大下行空间。

本文作者:魏书光,来源:证券时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