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至31日,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上海举行,这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要求的行动。值得肯定的是,中美经贸磋商终于得以重启,双方对彼此在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入认识。这次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进一步说明只要双方愿意相向而行、管控分歧,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诚心诚意地谈,就能够为解决各自合理关切创造条件。
上海堪称中美关系发展的特殊见证地。中美经贸团队在这里见面,聆听历史回声,亦可感悟重要启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意味着什么?在他行程结束之际,双方签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公报》。这是中美关系走出“相互隔绝”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美关系重要基石之一。“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显然,《上海公报》所涵盖的内容远远不止于国际政治问题,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起步之初,双方在经贸合作问题上就已拥有共识和期待,透射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历史是不能倒退的。早在47年前就走出“相互隔绝”的中美关系,完全没有理由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彼此疏远。中美贸易,是中美两国企业、两国人民基于全球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自然产生的行为。1972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仅为500万美元,而今这是两国间几分钟即可完成的贸易额。即便是当前在经贸摩擦已发生一年多的大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增势依然持续,说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高度互补,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蛋糕还需不断做大。正如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曾言,美中两国关系已经发展到“欲惩罚对方自身无法避免受损”的阶段。
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定律,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曾一再被证明。47年前,上海曾经见证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今天,中美经贸关系遇到困难之际,上海见证中美经贸磋商重启。让历史的寓意启示未来,也是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值得拥有的期待。亨利·基辛格博士曾总结出美国发展对华关系的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任何一方都不奢望对方支持自己所有的目标”,始终尽力维护“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关键是,中美双方要勇于并善于克服困难,以不断注入的正能量引导两国关系在合作与互惠的正确轨道不断前行。毫无疑问,中美双方在经贸问题上的任何积极互动,都是两国人民共同欢迎的。近期,美方宣布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加征关税,并表示愿意推动美国企业为相关中国企业继续供货,而数百万吨美国大豆装船运往中国。这是正能量。在刚刚完成的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中,双方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自美国增加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计划于9月在美国举行下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这同样是正能量。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正能量才能给中美双方带来利益,任何挑战式选项都不可能带来好的结果。这就是中美双方必须正视的一个不变的基本事实: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中美经贸摩擦一年多来付出的代价,也说明了这一基本事实。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这是战略家的高瞻远瞩,是洞彻各种纷扰、拨云见日所需要的远见。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双方切实共同努力,就可以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原文标题《让中美经贸合作正能量越来越多(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