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回购新政落地已经大半年,上市公司回购的情况究竟如何?记者从近8个月沪市上市公司回购情况梳理来看,随着回购政策的激活,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程度的调动和激发,回购已逐渐为公司维护自身价值、积极回报投资者和推行长效激励机制,为公司提供了更便捷、更市场化的选择。
同时,从市场运行来看,沪市股份回购总体开展较为平稳,未因回购制度空间加大而滋生违法违规行为,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回购公司数量明显增多
伴随着回购新规的颁布,带动了沪市2018年回购公司家数的大幅增长。2018年全年,沪市共披露股份回购方案181份,其中,2018年10月26日《公司法》颁布以后披露方案就达69份,短短数月公布的回购方案占到全年的40%,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参与度显著提升。
2019年以来,沪市公司继续推动回购。截至目前,沪市共披露股份回购方案60份,同比披露回购方案增加15%。从行业分布来看,《公司法》修改至今,申万一级28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公司披露了回购方案,其中,今年披露回购方案的公司涉及涉及247个行业,仅上市银行未披露回购方案。
《公司法》修订后,回购股份的用途得到了拓宽。但沪市情况与《公司法》修改前类似,用途集中为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共有95家公司涉及该用途,占比达74%。其他用途相较明显较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的回购使用频度较少,该用途作为《公司法》修改新增的一项重要回购情形,满足相应条件的上市公司在回购行为实施、回购股份的使用方便较其他回购有更大的灵活度。
在制度设计时,为防止公司滥用该用途的回购,已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从目前情况来看,沪市披露回购股份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回购的,仅合锻智能、冠城大通等7家公司,已实施回购金额合计6.39亿元。
回购金额不断走高
从沪市公司近年回购实施情况来看,总体金额不断走高。2015-2017年,各年度实施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9家、5家、8家,回购金额分别仅为13.94亿元、49.04亿元、11.37亿元。2018年,沪市公司全年共实施回购金额一举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78.24亿元。
2019年,沪市公司回购金额再创新高。截至目前,沪市上市公司已实施回购金额322.42亿元,同比增长80.89%,增幅较大。
从个月情况来看从各月情况来看,沪市2019年各月份平均回购金额约46亿元,其中7月份回购金额最高,约7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选择在7月大幅回购兑现承诺,体现了较强的底部预期,表达了对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信息。
从沪市公司目前披露的回购方案来看,大部分为自有资金,仅50余家公司的回购资金来源涉及自筹资金。
从沪市公司回购实践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能够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回购。仅有个别公司出现个股股价涨幅较大,长期超过原计划回购的每股价格,或者因筹划重大事项导致公司无法或者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合规回购。大多公司也通过延长回购期限、调整回购价格完成了初定了回购计划。
回购股价影响正面积极
从股价影响来看,回购方案对相关个股的价格短期提振作用较强。沪市公司实施回购后,股价多呈上涨趋势。回购对于个股中长期正向效应趋弱。方案披露后的30个交易日内,股价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但距离方案日的时间越长,回购的中期效应就会逐渐减弱至股价逐渐回落。总体来看,股份回购整体有利于公司优化估值结构,并未带动炒作风气。
此外,对于为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的回购,沪市回购新规规定回购期间相关主体不能减持。对于其他用途的回购,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在首次披露回购事项时,应当问询董监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回购提议人等主体未来3个月、未来6个月减持计划并进行披露。
由于规则的严格要求和实践中监管的严格把握,沪市没有出现股东利用公司回购之机套现减持情况,部分股东甚至在公司回购的同时进行配合进行增持。
本文作者:李映泉,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