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股化药企业中报业绩 看“4+7”集中采购的实际影响

影响并非如年初预期般皆为负面,降价幅度等指标影响未来的预期管理

A股的上市医药企业在8月末已经全部披露了中报业绩,总体上营业收入增速还在继续走弱,而扣非净利润增速在18年末见底后已经有所修复,但是子行业之间的分化还在加剧。与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行业相比,化药(不含原料药)的中报业绩增速就低了很多。

化药企业在近年来业绩增速走低,医药改革是主要原因之一。进入今年后,在“4+7”城范围内的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是对化药企业利润影响最大的政策之一。9月初,第二批集采试点正式落地,药品采购范围依然保持25个品种不变,但微幅扩大了使用规格,而且区域扩展了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这将对相关药企的预期再次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是,在试点扩面之前,第一轮集采对相关药企的影响却各有不同,这一点已在19年中报里有所体现。那么,第一轮集采对相关药企的业绩有何影响?这背后蕴含的逻辑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预期管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