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千亿繁荣”众生相:险资嗅觉灵敏“不弃小票”,个人投资者押中爆款,股东借道减持

各显神通

今年年内,ETF规模新增逾千亿元,“巨量繁荣”呼之欲出。

部分存量ETF规模爆发,以及爆款ETF的“诞生”,共同助推这一火热行情。

各类投资者各显神通:诸多机构投资者灵活配置;普通投资者更能选到2个月赚20%的赛道;更有上市公司股东将ETF作为隐蔽减持的工具。

ETF规模年内新增逾千亿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9月26日,由基金份额及单位净值估算,股票ETF规模已逾4000亿元。再加上已成立而尚未上市的股票ETF基金,股票ETF相较去年末规模增长估算已超1000亿元。

这当中,诞生了不少令人关注的产品。

例如:近日,四只央企创新驱动ETF扎堆成立,首募规模合计超400亿元。其中,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和嘉实央企创新驱动ETF规模首募规模均超百亿,成为年内至今募集规模靠前的股票ETF。其后,广发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也实现了超80亿元的募集规模。

而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工银瑞信沪深300ETF、添富中证长三角ETF、粤港澳大湾区ETF等募集规模也超过50亿元,颇为吸引眼球。

而年内掀起科技热潮的科技主题产品中,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也实现了40多亿元的募集规模。此外,嘉实新兴科技100ETF、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等募集规模也超10亿元。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上市后成交额也颇为给力。

而从存量ETF来看,截至9月26日,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年内增加了接近70亿份份额,国寿安保沪深300ETF新增份额也达超过了40亿份。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对比来看,华安创业板50ETF、工银瑞信上证50ETF等则显得颇为惨淡。在ETF规模迅速增长之时,规模迅速缩水。

显然,ETF作为配置工具,其行业的繁荣发展、不同类型的产品轮番主角的背后,是全市场的投资者的配置思路的体现。

机构投资者涌入火热赛道

机构投资者向来被认为“嗅觉”灵敏。

受益于年初券商股的上涨,证券ETF成为被投资者重点关注的行业ETF之一。从年内份额变化可见,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南方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年内份额增加数均在存量股票ETF中颇为靠前。

其中,尤为亮眼的是国泰证券ETF,份额增加近70亿份。

从其年内前十大份额持有人来看,可以发现中国人寿保险可谓是大举进入。年中,其持有份额达到7.68亿份,是其后七位持有人持有份额数之和。

附图:国泰证券ETF2019年半年报-上市基金前十名持有人

而去年末,其并未出现在该ETF前十大份额持有人,当时十大持有人的末尾持有份额约1700万份,这意味着其上半年增持超过7.5亿份。

附图:国泰证券ETF2018年年报-上市基金前十名持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中,中国人寿保险也是国泰证券ETF持有人的首位,不过彼时仅仅持有4500万份左右。几番操作下,足见中国人寿在ETF配置上十分利落。

此外,外资机构也未忽视通过ETF配置A股资产。比如:德意志银行也是年中新现身国泰证券ETF份额前十名持有人席位。

险资增配“小票”趋势未变

机构投资者在ETF投资上配置思路也逐渐明显。

以中国人寿为例,对比各ETF半年报和去年年报前十大份额持有人透露出的信息会发现,整体来看,其减持了港股相关ETF和沪深300ETF,增持了创业板ETF、中证500ETF。此外,行业上,其增持了证券、军工、信息技术等ETF。

2019年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保险持有份额最多的是华安创业板50ETF。但华安创业板50ETF年内显然遭遇了投资者们的“抛弃”,年内份额减少约百亿份,其中一季度就占了70亿份左右。然而中国人寿保险反而增持5亿余份。

不过,下半年至今,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又减少了41亿份左右。那么中国人寿减持沪深300、增持小股票的配置方案变了吗?整体情况或许要到年报才能见分晓。

但从易方达中小板指数LOF9月27日刚公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或许可以进行一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场内基金份额持有人第二名,持有超4000万份,占该基金场内基金份额比例约10%。

附图:易方达中小板指数上市交易公告书部分持有人信息

或许,中国人寿对于小股票的配置还在继续。

个人投资者押中爆款

今年以来,科技股走出一波漂亮的行情。更有不少科技主题的ETF借此实现了规模上的增量。

例如:长江证券9月25日研报指出,华宝科技龙头ETF以跟踪中证科技龙头指数为目标,意在整体投资沪深两市科技领域内龙头公司,自上市以来该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规模从10亿至61亿得到了显著的增长。

业内传闻,该基金成为不少基金公司口中“别人家的基金”。

但其实这样一只基金,7月刚成立时最早发现“它的美”以个人投资者居多。其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其前十名份额持有人全为个人投资者。

附图:华宝科技龙头ETF上市交易公告书-份额持有人

若这些持有者持有不动,截至9月24日,最高可以实现20%的收益,这距离该基金成立的7月22日仅过去2个月左右。当然近日该基金的净值有所下调。

颇为有趣的是,同样有一位名为“刘杰娜”的个人投资者出现在9月18日披露的建信沪深300红利ETF上市交易公告书的前十名份额持有人中。

无论两者是否为一人,不少ETF的前十名份额持有人为个人投资者的迹象,或许意味着,ETF成为个人投资者配置的新选项。

成分股股东另有“谋算

部分ETF的火爆募集的背后,上市公司股东用股份换购的身影“清晰可见”,这也成为股东减持的一个重要途径。

据悉,ETF募集期间,持有该ETF成分股的股东可以申请将所持股票换成一定的ETF份额, 一般按照股票在认购期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成家均价作为换购价格。

例如,据中国建筑19日公告,其股东大家人寿保险于9月18日将持有的公司股票以每股5.81元的价格换购了博时、嘉实和广发基金旗下的央企创新ETF份额,合计10.38亿股。换句话说,大家人寿保险为这三只ETF“贡献了”了60亿余元规模。

南京熊猫也于9月19日发布公告称,其股东中电熊猫将持有的2741.4万股用于换购嘉实和博时央创ETF份额,同时承诺相关ETF成立后6个月内不减持换购的ETF份额。

年内这一现象并非罕见。例如富国军工龙头ETF中的多只成分股均有对应股东进行换购。

不过,成分股股东的目的却不一定是配置需求。招商证券9月23日研报表示,ETF换购兴起致部分股票减持规模明显扩大。

9月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最高的是万科A,主要源于其股东大家人寿进行ETF换购。今年以来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东进行ETF换购减持。

换购ETF相较于普通减持,流程简单,节约成本,且属于非公开交易,可以缓解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同时换购也会带动ETF份额扩张。但换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由于ETF换购再减持具有一定隐蔽性,如果上市公司频繁换购,则可能引发市场对减持的担忧,影响市场表现,所以部分上市公司进行换购时会明确在基金成立一定时间内不减持。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