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留言区“吵翻天”,分摊金额暴涨102倍,有人直呼“抢钱”,有人“退出”,有人“支持”

创新互助模式前景还明朗么?

“都飙到三块了!!!是准备抢钱了吗?”

随着相互宝10月份两期互助分摊金额公布,官微留言区又开始“热闹”起来。

数据显示,最新一期人均分摊金额为3.06元,上一期为3.01元;已是今年2月份人均分摊仅0.03元时的102倍。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很难接受”。

其间,也不乏人指出相互宝规则上存在的漏洞,并列举一些人利用漏洞做出的有损其他人利益的案例。

相互宝互助模式的前景在哪里?又一次摆在了蚂蚁金服和大众面前。

分摊金额快速上升

从公开数据来看,人均分摊救助金暴涨和被帮助成员人数的急剧增加有关。

资料显示,相互宝今年5月第1期被帮助成员人数也不过10人。但从5月第2期起,相互宝被帮助成员人数开始成倍猛增,截至10月第2期,被帮助成员人数已达到1731人。

按照相互宝承诺,虽然单个赔付案件的分摊费用不超过0.1元,但随着被帮助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加上分摊人数增速远不及被帮助成员数的增长,分摊金额自然水涨船高。

相互宝刚推出没多久的2月第2期,人均分摊金额仅0.03元。

到了10月第2期,仅一期的分摊金额就已达到3.06元,此前10月第1期分摊金额也超过3元。

争议声四起

救助人数和分摊金额的快速增加,引发了部分投保网友的关注,相关论坛时而成为大型“争吵”现场。

有网友质疑是否存在救助者“带病投保”的案例?

有网友抱怨“审核”尺度已经很严。

有网友“强烈要求”公布住院花费和医保信息。

还有网友指出相互宝规则有“漏洞”,质疑部分疾病赔付金额过高。

更有网友将矛头直指相互宝,质疑其管理费是否合理?

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人甚至开始质疑起相互宝这个项目本身。有网友声称,若年分摊超过50、100块就退出,更有人直接宣布“退保”。

理赔人数暴增正常吗?

根据相互宝官方信息,参加人群中,以80后、90后占大多数。

按照2013年原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5种重疾):30岁人群的重疾发病率,男性约为0.095%,女性约为0.099%;40岁人群的重疾发病率,男性约为0.247%,女性约为0.264%。

按平均每期救助1731人估算,一年是20772人;按8968.2万的分摊人群基数算,理赔率约0.023%,远低于经验发生率表统计的发病率。

这也说明,相互宝目前的理赔人数快速增长是有道理的。

关于用户对相互宝的质疑,此前蚂蚁金服也曾公开回应称:

一方面随着用户人数大幅上涨,患病人数也会相应上涨;

另一方面随着三个月的等待期度过,越来越多的用户度过了等待期,从而使得被帮助人数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重疾发生率也将逐渐接近社会平均水平。

这同时也意味着,目前相互宝的实际救助人数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排除未来理赔人数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未来人均分摊一两百?

“一人生病,众人分摊。单个赔付案件的分摊费用不超过1毛钱”。

或许是这句宣传语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部分人都忽略了赔付案件不会只有一两起这一关键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23日16:00,全国有9567万人加入相互宝。按照互助模式的设计,加入人数越多,分摊人数越多;但与此同时,患者人数也会随之增加,随着重疾发生率开始接近社会平均水平,人均分摊金额也会增至一定水平。

据相互宝官方预测,2019年人均分摊总额约在30元左右。

但不断增加的分摊金额并非没有上限,此前相互宝推出了2019年度分摊金额封顶规则: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单个成员分摊费用不超过188元,如果有超出部分,由支付宝来承担。

当然,这个188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相互宝表示,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在每一年年末推出下一年分摊金额的封顶规则。

那么相互宝未来每年的分摊金额最高能达到多少呢?

对此,相互宝称,根据大数法则,人群基数越大,其重疾发生率越趋于稳定。根据人群重疾发生率推算,相互宝后续的救助人数还会增加,分摊金额也会变高,未来每年分摊金额在一两百元是一个科学区间。

相互宝并非“保险”

作为互助平台,相互宝加入门槛低,虽然目前分摊金额在快速增长,但远比一年期重疾险的费用便宜。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互联网重疾保障,年付费价格最低在200~300元之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花一杯奶茶钱就可以获得一年最高30万元的重疾保额,似乎非常划算。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互宝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即相互宝不是“保险”。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首先,保险有“刚性兑付”的保障,即不管承报的平台(机构)是否发生问题,保险合同的履行是有保障的。实在不行还有保险制度、行业互助基金等多层次力量会出手相助。

但相互宝作为互助平台,不同于保险,不受银保监会监管。理论上,除了平台自己,没人太有力的外部力量能保证这个互助项目会一直持续下去。

事实上,在蚂蚁相互宝用户协议规定的终止计划的条件,就包括发生不可抗拒因素(监管)和蚂蚁金服终止计划等情况。

其次,任何一款保险产品在银保监会都有备案,接受监管,所有的保障内容、合同条款以及费率都是经银保监会批准的,一旦确定则不能更改。

而网络互助产品的条款最终解释权在平台,保障内容具有可变性。仅今年上半年,相互宝就调整了多项互助规则。

例如在互助金标准上,此前的规则是:只要患了互助范围内的100种大病,都可获得“39岁以下30万,40-59周岁10万”的互助金。

但是,今年五月,相互宝对该规则进行了修改,将甲状腺癌中的轻度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病种划分至轻度重症,互助金调整为5万元。

同时,相互宝也不排除以后还会继续调整其他规则的可能性。

互助模式前景在哪儿?

虽然相互宝的互助模式被有些报道誉为“一场8000万人的社会保障教育”,但在蚂蚁金服的运作和参与下,大众很难不从商业的视角来观察它。

其中,争议较大的是相互宝收取“8%的管理费”的安排。

今年8月,有关的业务负责人曾对此解释表示,8%是互助行业比较通行的管理费标准,收取的8%管理费完全用于案件调查、产品运营、技术等工作,目前(8月)还无法覆盖成本。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相互宝有非常大的商业前景,它的成本不应仅仅指望管理费来回收。

比如,一些人士认为,相互宝对提高支付宝的用户粘度和活跃度,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此外,相互宝未来或许可能从向商业保险导流获取巨大的商业价值。

此前,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3的相互宝用户受访者表示,非常有可能在未来6个月中购买重疾险,在一线城市这个比例更高达55%。

从相互宝的页面来看,相互宝目前已有一个升级保障的按扭,点进去就是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产品。

结合相互宝将向保险公司全面开放的计划,其商业路径或许就不仅仅是互助计划那么简单了。

那么,与健康产业、保险公司的合作会是相互宝的下一站吗?

对此,相关的业务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相互宝的用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不仅是保险,还有健康管理等其他服务。

“参加相互宝以后,50%的人对保险有需求,我们对这些需求不能熟视无睹。“

不过他同时也称,愿意与健康公司和保险公司一起来服务用户,但是一定不会靠相互宝盈利,这不符合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可以为保险产品导流,但不以导流为目的,否则会跑偏”,尹铭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