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宽基指数,到创业板指数,再到中证红利指数,ETF“价格战”一刻也不停。
股票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ETF)规模在去年获得逆市增长,市场需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ETF产品已成为公募机构布局的“必争之地”。
近期,ETF的费率大战,更是蔓延到了中证红利指数领域。从国内首只中证红利ETF推出,到第二只同类型ETF以更低费率的姿态出现,仅仅用了9天时间。
在业内看来,这释放了中国的基金销售,正在从“卖方模式”转变到“买方模式”的信号。
ETF“费率战”蔓延
10月21日,招商基金推出了国内首只中证红利ETF——招商中证红利ETF。
资料显示,招商基金中证红利ETF管理费0.2%,托管费0.1%,在分红设定上:基金跑赢指数1%,可以进行分红;收益分配不需要弥补浮动亏损为前提。
不过,10月30日,易方达中证红利ETF也开始发行。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将费率降低到——管理费0.15%,托管费0.05%
相比目前已上市的股票型指数基金,易方达中证红利产品每年管理费与托管费合计为0.20%,远低于同类平均0.58%管理费。
附图:易方达中证红利ETF基金招募说明书节选
据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红利基金一共有6个,他们的管理费率在0.5%到1.5%不等。托管费在0.1%到0.25%不等。
易方达中证红利ETF产品的诞生,意味着ETF“费率战”已经蔓延到中证红利指数基金领域。
并非市场主流ETF
据悉,中证红利指数于2008年5月26日正式发布,以沪深A股中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为成分股,采用股息率作为权重分配依据,以反映A股市场高股息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中证红利ETF基金并非是市场上最主流的ETF指数基金。
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ETF有三种:
第一,追踪主要沪深指数的ETF。以300ETF为例,市场就有多只,其中三支代表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
第二、追踪中小创的ETF。比如,华夏中小板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安创业板50ETF。
第三、行业性ETF基金。比如,在金融行业、黄金主题、信息主题、消费行业、医药行业、军工行业等方面都有分布。
降费或为“弯道超车”
那么,易方达在“非主流”ETF基金上降费率,背后的逻辑何在?
事实上,ETF市场有别于主动管理型产品的一点是,这是一个先发优势制胜的市场,这一特征对于后来者的挑战是巨大的。
根据广发证券的统计,国内整个ETF市场的产品规模具有明显的向头部管理人和头部产品集中的特点,马太效应十分明显。目前,大部分头部ETF基金管理人均发行了跟踪宽基股票指数的“旗舰型”产品,其中前十大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ETF规模占比接近90%,数量占比超过60%。
一名北京的公募人士表示,“指数基金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基本上谁家在这个领域发了第一个指数基金,很有可能就有先发优势,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头。”
他续称,后来发行的产品要想“弯道超车”,就必须在其他方面吸引人,比如费率。“易方达其实在指数基金方面做得很大,产品线很全,但有的产品并不是第一个发行的,降费率抢占市场也是它的一个手段。”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规模大的头部基金公司“有本钱”,也不介意牺牲部分费率作为公司的“广告费”,但降费本身会对其他一些公司带来压力。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少数公司、少数产品的降费对ETF市场格局影响有限。而且,单纯降费对行业格局影响有限,投资者选择ETF投资有多重考虑和标准,费率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
ETF费率战不断升级
事实上,ETF基金的“费率战”并不新鲜,毕竟它已经是从年头打到年尾的了。
进入2019年后,ETF的竞争愈发激烈,通过降低ETF费率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基金公司重点发力的方向。
年初,平安基金打响ETF费率战的第一枪。
3月,平安基金新发产品平安创业板ETF的管理费率只有0.15%,托管费率为0.05%,合计费率仅为0.2%。随后,易方达基金接棒,将易方达中证500ETF、易方达MSCI中国A股ETF及其联接基金、易方达沪深300等ETF的费率调整为0.2%。
与此同时,银华、富国等基金公司相继跟进,对跟踪沪深300、中证500指数的存量产品进行降费。
到了8月,ETF费率大战更是“升级”。
ETF降费价格战由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向创业板指数蔓延。
8月7日,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决定降低广发创业板ETF及其联接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费率。管理费从0.50%/年降至0.15%/年,托管费从0.10%/年降至0.05%/年,合计费率从0.60%/年降至0.20%/年。
随后,广发创业板ETF成为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指数中费率最低的两只ETF之一,广发创业板ETF联接则成为费率最低的场外指数基金。
“卖方模式”正在向“买方模式”转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基金公司“降费率”的打法,是顺应行业趋势的一种做法。未来,中国基金销售的生态必将会由“卖方模式”实现向“买方模式”的转变。
他表示,目前中国基金销售主要是“卖方模式”,即通过销售产品或者促进客户交易,获得销售费用或者佣金费用的提成,但这种模式与客户利益相违背的。
而通过收客户投资顾问费用,以客户利益至上的模式为客户进行投资标的选择与资产配置这样的“买方模式”,挑选出来的基金一定是低费率的指数基金,资产配置模式一定也是低换手率的长期投资模式。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目前指数型产品就开始“费率战”是尚早。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刘亦千在研报中表示,“在目前时点,我们认为指数型产品费率战并不适宜。经历过三十年的发展,美国指数型产品已具备完整且多元的产品线,工具化特征凸显。但我国仍处公募基金指数型产品仍处发育期,如采用费率战争夺市场或造成寡头垄断,降低服务质量,伤害普通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