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大国领导人中,1977年出生的马克龙是最年轻的一个。
2018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据说马克龙曾发下誓言:一定要一年来一次中国。
这一次来中国,感觉马克龙很感慨,笑得格外畅快!
哪怕新华社的通稿,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欢乐和感慨。
简单罗列一下细节吧:
细节一
在上海豫园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新华社稿件有这么一句话:
马克龙表示,上海令我惊叹,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与未来。
这都不是简单感慨了,而是惊叹!
如果没猜错的话,上海的繁华和发展,大大出乎法国人的意料。所以马克龙说了,令我惊叹!
然后他还加了一句,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与未来。政治家果然会说话。
细节二
在进博会致辞时,根据新华社的报道,马克龙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成为当代国际秩序的重要转折点之一。选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智慧,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经济社会进步。
最伟大事件,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经济社会进步,几乎连续的“三个最”,这应该是顶级评价了吧。
这也足以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让几乎同龄的马克龙感慨万千。他中国这只睡狮终于醒过来了,国际秩序发生了转折。
提到“睡狮”,法国人应该更有触动吧。
细节三
在领导人一起进博会巡馆时,新华社稿件有一段这样描述:
在“创新中国”单元的未来电气化飞机虚拟集成平台,马克龙兴致勃勃地坐进中国商飞大型客机模拟驾驶舱操作。中外领导人还观看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请注意,关键词:兴致勃勃。
要知道,世界两大航空公司,一是美国的波音(B),二是欧洲的空客(A),现在又来了一个中国的商飞(C)。空客的主制造商就是法国和德国,但现在,在中国大飞机展台,马总统“兴致勃勃”。
应该这里面既有一种新奇,你们中国人也能造飞机了!还有一种知己知彼的想法,所以,赶紧坐进去试试看。
但马克龙啊,你这样一坐,也是给中国大飞机做广告啊。
细节四
在北京和中国领导人会谈时,新华社引述马克龙的话,这样说:
法国企业热切期待抓住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契机,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加强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传统领域合作,拓展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合作。
请注意关键词:热切期待。
期待,热切期待。
这么大的市场,其他人可以不要,但法国人做梦都想啊。尤其是接下来那句:抓住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契机,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
这就是市场的诱惑,法国农产品有点迫不及待。
细节五
还是在巡馆时,新华社的报道:
马克龙热情邀请中国领导人品尝法国红酒和牛肉食品。在场法国企业家争先恐后向他表示,法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
关键词:热情邀请,争先恐后。
很有画面感:邀请,而且是热情邀请;有法国人争先,有法国人恐后。
法国人真是热情啊。
当然,背后的驱动力,可参考上一条解释。
细节六
在和中国领导人会晤时,新华社报道:
中方在法国发行欧元债券,这对法国具有重大意义。法方对中国企业赴法合作持开放态度,不会针对中国企业关上市场大门。
关键词:重大意义,不会关上市场大门。
马克龙很感激,这么大一笔欧元债券,没有在法兰克福发,没有在罗马发,没有在布鲁塞尔发,而是在法国发行,这是中国的一个巨大姿态,对法国金融业的巨大鼓舞。
当然,法国人也明白中国的关切。所以,马克龙明确承诺:对中国企业赴法合作持开放态度,不会针对中国企业关上市场大门。
这应该也包括华为吧。
这就是务实的态度。虽然美国的压力一波接一波,但欧洲多个国家都抵制莫须有罪名,拒绝对华为关上大门。
有意思吧。
谁说新华社报道就很枯燥无聊?那是你没有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
细节还有很多。
之所以要说细节,因为外交无小事,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有时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意味深长的信号。
这传递了什么呢?
粗浅的看法,至少有这么三点吧:
第一,西方真不是铁板一块。
其实,在欧洲大国领导人中,特朗普一度是最喜欢马克龙的。他举行的唯一一次国宴,就献给了马克龙,两人还手牵手,场面格外得温馨。
有一幅漫画,更是特朗普紧紧抱住了马克龙,旁边是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感叹:马克龙总统,请原谅我的丈夫,唐纳德(特朗普昵称)是不那么容易交到朋友的。
但很快,马克龙就与特朗普产生了严重分歧。
去年一战100周年之际,当着特朗普的面,马克龙警告,要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是对爱国主义的背叛”。
马克龙没有点名道姓。但谁都知道,特朗普公开宣称过,我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气得特朗普破口大骂法国,其中有一句话很侮辱性的:美国人来拯救时,巴黎已经开始在学习德语了……
这说明什么?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差不多,这是事实,但也真不总是铁板一块。违背国际大势的举动,包括不赞成《巴黎协定》的做法,法国人也是很生气的。
第二,更显现了高超的外交功力。
第二次进博会,作为西方大国法国的总统,马克龙亲自来捧场出席。
这显然不是简单的外交出访,更显现了高超的外交功力。
对中方来讲,这无疑体现了进博会的魅力和影响力。在西方大国中,法国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一个。这样一个有独立思考的法国,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伙伴。
让马克龙先去进博会看看,然后到北京国事访问走走,这样的行程安排,必须为中国外交官们点个赞。
当然,对法国来说,现在更是拓展中国市场的黄金时刻。这从马克龙的“热情邀请”品尝法国红酒和牛肉食品,法国企业家“争先恐后”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就可以看出。
这么庞大的市场,谁不要谁傻。抓住时机,果断出击,也显现了年轻政治家马克龙做事的果断和老辣。
第三,归根到底,还是实力。
合作互利共赢,但能不能合作,归根到底还是实力。
没有庞大的市场机会,法国人也不会那么急迫的想来。
没有让人刮目相看的技术,马克龙也不会“兴致勃勃”地体验中国大飞机。
没有让人敬佩的先进技艺,法国也不会邀请中国参与修复巴黎圣母院。
当然,实力之下,还有一个国家展现出的自信开放,以及领导人的气魄胸襟。
在进博会演讲中,最高领导人的很多话,确实内涵很丰富,比如:
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都是很有很针对性的,都听来让人为之一振。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后台留言,以为自己听错了,尤其是后一句,难道不应该是“筑墙”而不是“拆墙”吗?
那你就彻底错了!错得太离谱,现在不是修长城的年代,现在是开放拥抱世界的年代。
所以听完演讲后,马克龙很感慨,当天就当面告诉中国领导人:你的主旨演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发展还是硬道理,底气更需有实力。
所以,中国千万不能骄傲,千万不能折腾啊。
另外,还是要开放,胸襟大了,自然近悦远来。
所以,更要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这一次在中国,收获满满的马克龙笑得格外欢!
明年肯定还要来中国,会说话的马克龙又会说什么呢?
本文来源: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