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实施合并重组宣布之后,北京四家建筑国企也于11月7日宣布合并重组。这成为北京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又一新动作。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市管四家建筑企业合并重组,有助于提高企业之间的整合与协同,进而降低管理消耗、提高运营效率。此外,这种重组也会带来资本属性的机会,旗下相关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整合市场预期有望增强。
就在7日盘中相关消息发布时,部分A股公司股价已经作出反应。其中,北京城建昨日午后迅速走强,最终收涨5.53%。
四家建筑企业重组
从市管四家建筑企业重组来看,“两两合并重组”成为整合路径——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合并重组,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政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合并重组。
通过本轮重组,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资产规模将迅速增厚。具体来看,城建集团与住总集团实施合并重组,将北京住总集团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给北京城建集团,并由北京城建集团对其行使出资人职责。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合并重组,将市政路桥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至北京建工集团,由北京建工集团对其行使出资人职责。
建筑巨头何以成为本次市管企业合并重组的标的呢?这与行业所面临的新生态密切相关。
从产业来看,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业企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
从产业机遇来看,无论是雄安新区等重大战略落地,还是城市副中心、冬奥会等重大工程,抑或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相继出台,使建筑业的市场发展模式、政府监管方式发生了深层次变革,都给建筑企业发展带来了空间。
仅从首都发展来看,以城建集团为例,在立足首都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公司便承揽了以新机场、城市副中心、世园会、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等重大工程为核心的建筑集群,2017年京津冀区域新签合同额达到535亿元。
诸多新的矛盾与挑战也相伴而生。实际上,建筑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一直存在着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生产效率较低、环境污染较大、材料和能源消耗较高、劳动力密集、企业数量较多等不足,建筑业企业存在产能过剩严重、利润率偏低、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象。
在国家经济转型加速、市场分化加剧、技术变革加快的市场经济时代,建筑业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考验,亟需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工程建设模式,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产业新生态下,地方国资龙头企业率先重组趟路。以城建集团为例,此前公司相关负责人曾明确,将要向高度市场化、精益化、智能化、工业化的方向迈进,在高质量的发展状态下,融入首都发展大局,实现企业做强做大做优。
通过合并重组,无疑有助于打造北京市管建筑行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企业规模,提高集中度,提升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北京建筑企业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地位。
北京国企改革屡有落子
对于本次合并重组,北京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指出,市管四家建筑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是市委市政府对新时代首都建筑企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首都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市管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标志着首都建筑企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对于未来,陈代华则指出,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迅速统一思想,扎实稳妥地做好合并重组后的整合融合,持续打造“国内领先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次重组可以视为北京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又一次落子。2019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曾指出,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抓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压缩企业管理层级,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相关改革动作频频出现,不少资产的重组整合早已经陆续规划。
今年3月,北京市国资委决定对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与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合并重组。国管中心与股交集团合并重组后,明确股交集团为国管中心的二级公司,国管中心“十三五”期间发展定位为全国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
很快,北京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大会,宣布两家企业实施合并重组。房地集团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给首开集团,并由首开集团对其行使出资人职责。当时北京市国资委表示,重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市属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老城区改造,传承历史文脉,重塑街区生态,助力首都城市有机更新。
本文作者:王小伟,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