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几年后,气候将成为资产价格的关键驱动因素

未来,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有可能成为央行量化宽松的推手。欧美两大央行均已给出暗示,气候变化或将与货币政策挂钩。

三周之后,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简称COP25)即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世界领导人又将齐聚一堂。

在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师Jessica Alsford看来,随着今年全球气候变化愈发剧烈,COP25会议上的决策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未来数月乃至数年,气候将成为推动资产价格的关键因素。

上述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由于人类正在朝着低碳经济过渡,海上风力发电设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公司由此可能将迎来实质性的收益增长。

据摩根士丹利此前估算,未来30年,将有超过50万亿美元资本需要投入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物燃料等领域,其中光是息税前利润(EBIT)就高达3至10万亿美元。

不过目前,考虑到对通胀、政府债务和就业的潜在影响,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遏制气候变化的意愿一直饱受质疑。摩根士丹利认为,若政府打算“玩真的”,那就必须施加某种形式的刺激。

比如在美国,补贴已经成为了可再生能源等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联邦补贴下,可再生能源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已经从2008年的14%升至2018年的24%。

再看欧洲,让高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也不失为另一种方法——该地区有关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定以及柴油禁令,一度令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德国经济受创,汽车制造商们不得不向低碳“低头”,转而投资电动汽车。

想要激励低碳技术投资,税收也是措施之一,可惜行之无效。即使是在欧洲,碳价自2017年底以来已经上涨了3倍,仍旧远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的75美元水平(即在2030年达到将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内所需的水平)。而就算碳价涨至上述水平,国际课税也要通过多边协议等方式进行,国内课税也是困难重重,不太可能成功。

如此困境之下,普通民众却在此时看到了更为频繁的极端天气和更为激烈的团体抗议,由此增强了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担忧。值此之际,官方层面也有所行动。

摩根士丹利首先看到,世界各地针对气候变化的基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候任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已经提出,到2050年要在欧洲实现碳平衡;而已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的美国,也有许多民主党员将气候变化纳入了政策议程之中。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与碳排放也有可能成为央行量化宽松的推手。新晋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已经明确表示,气候变化将是她任职期间的首要任务,暗示欧洲央行可能会利用货币政策来支持对气候有利的立场。

美联储也暗示称,可能已准备好加入其他央行的行列,在评估金融稳定性、甚至是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考量。

不过,摩根士丹利也指出,若是未来一年内全球领导人并未对气候变化作出实质性回应,碳排放通过其他渠道影响资产价格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森林大火、飓风等等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已在全球造成了超过6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GDP的0.28%。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