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李逵”在华捉“鬼”!外资资管水土不服,频遇头疼事

名字撞车、策略抄袭还涉嫌非法集资······

外资资管“兵临城下”,一大难题摆在眼前。

李逵与李鬼狭路相逢,究竟谁是真外资?

近日,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中国区总经理王沿指出,去年桥水在华发行首只私募产品之前,中国已有超过100只产品名称包含“全天候”,但上述投资策略为桥水基金首创。

桥水基金的“遭遇”并非个案,其背后凸显的,是外资资管的本土化适应难题。

名字“撞车”

2018年以来,海外资管机构陆续在中国成立私募基金。截至目前,有超过20家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的头部资管机构已备案成立私募管理人。

然而,这些外资资管却首先遭遇了“先来后到”的尴尬问题。

如上图所示,根据基金业协会和私募排排网的信息,私募管理人、私募基金与知名外资资管名字“撞车”情况“很常见”。

比如,美国富达国际基金在华成立的私募管理人为“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但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管理人中,另有11家机构名称含有“富达”二字。

此外,上述11家私募总计发行了16只含有“富达”字样的产品。

再如,英国著名量化基金元胜投资,在华成立“元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行的产品名字为“元盛####”,管理人与基金名称略有差别。

然而,中国本土私募管理人有四家机构名字含有“元盛”,超过10只私募基金冠名“元盛”。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头号公募基金Vanguard遭遇到了更加复杂的情况。

Vanguard在华的机构译名为“先锋领航”,截至目前还未正式成立公募或备案私募管理人。但私募管理人名称带“先锋”、“领航”的数量分别为12家和7家,另有四只私募基金名为“先锋领航”。

此外,与景顺、瑞银重名的国内私募管理人各有三家,与景顺没有关联的重名私募基金一共16只;各有1家与贝莱德与香港惠理基金重名,但名称分别含有“贝莱德”、“惠理”的“撞车基金”分别有3只和20只。

可见,上述情况会造成投资者对管理人、基金品牌认知的“错乱”。

“抄袭”投资策略

除了名称“撞车”,独家性投资策略也出现了“抄袭”的现象。

近日,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沿指出,“我们还没有开始发产品,中国已经注册了100多家全天候,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市场基本的东西,不知道怎么适应,但(这些)全天候全是假的。”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中国市场超过300只基金产品名称标有“全天候”。

全天候策略的核心是风险均衡,把所有资产落入四个比较大的象限中,分别是增长高于市场的预期、增长低于市场的预期、通胀高于市场的预期和通胀低于市场的预期,把各类资产均衡地按照风险配置在四个不同的象限里。

王沿强调,风险均衡代表的全天候策略,正是由桥水基金独创。

“钻漏洞”假募资

除了名称和策略外,更“可怕”的是出现了机构和个人冒着违法风险,打着外资资管的旗号展开募资。

由于2018年以来入华的外资资管,均是通过成立私募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募资方式为非公开,在特定客户中募集资金,这就造成了有漏洞可钻的问题。

今年8月份,Vanguard(先锋领航)在中国境内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非法使用先锋领航的公司名称及标志,并披露该类涉嫌欺诈的投资项目或产品的手法,就是通过冒用先锋领航名称及标志的方式来增加其可信度,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并致使一些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今年11月,贝莱德对外披露,有不法机构设立虚假贝莱德网上销售平台并发布虚假宣传海报。

一家名为“波文科技”虚假网上销售平台宣称投资者可通过该网上销售平台认购贝莱德有关的基金,并造成不知情投资者的财产损失。

贝莱德事后澄清,与上述线上销售项目概无任何关联,也未授权该单位使用所刊载信息,亦不就该网上销售平台所述信息负责。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