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气候变化将对全球GDP造成至少3%冲击

到2050年,亚太地区GDP可能会因气候变化萎缩2.6%,西欧、北美则分别可能萎缩1.7%和1.1%;非洲受影响最大,萎缩幅度或高达至少4.7%。

未来三十年中的每一年,气候变化或许都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11月20日周三,《经济学人》智库发布报告指出,受恶劣天气、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50年,全球经济规模将至少减少3%。

具体来看,报告预计,若仅考虑环境因素,三十年后,亚太地区GDP可能会萎缩2.6%,东欧紧随其后下降3%,中东、拉美分别下降3.7%和3.8%;非洲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萎缩幅度或高达至少4.7%。

相对上述地区而言,比较发达富裕且更有能力从制度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西欧和北美所受到的影响则最具弹性,经济分别可能萎缩1.7%和1.1%。

与此同时,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还给出了另一个更为惊心动魄的数字:在高排放的情景下,到2050年,气温预计将上升2°C,并使全球GDP减少2.5%-7.5%。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亚洲和非洲。

由于缺乏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上升4°C左右,全球GDP还将减少30%。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森林大火、飓风等等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已在全球造成了超过6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GDP的0.28%。

而除了影响经济规模之外,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师Jessica Alsford此前还曾指出,未来数月乃至数年,气候将成为推动资产价格的关键因素。

上述投行认为,若是未来一年内全球领导人并未对气候变化作出实质性回应,碳排放通过其他渠道影响资产价格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考虑到对通胀、政府债务和就业的潜在影响,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遏制气候变化的意愿一直饱受质疑。不过,近来官方层面也开始有所行动。

候任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已经提出,到2050年要在欧洲实现碳平衡;而已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的美国,也有许多民主党员将气候变化纳入了政策议程之中。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与碳排放也有可能成为央行量化宽松的推手。新晋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已经明确表示,气候变化将是她任职期间的首要任务,暗示欧洲央行可能会利用货币政策来支持对气候有利的立场。

美联储也暗示称,可能已准备好加入其他央行的行列,在评估金融稳定性、甚至是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考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