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前海开源“核心老将”离职,公司改行轮值CEO制,这家事业部制领跑公司怎么了?

朱永强和前海开源的下一站,或许都很有看头。

三年前,朱永强离开了奋斗了20年的券商圈“转战”到了基金圈,以龙头券商高管之姿加盟前海开源基金,轰动了业内。

三年后,朱永强的离任则显得低调许多,而他离开后的前海开源也迅速变阵为“轮值CEO制”。曾经以“激进”推行事业部制而闻名业内的前海开源,似乎也在走入发展的又一阶段。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物是而人非,回看前海开源和朱永强的这段“姻缘”,颇多耐人寻味之处。

朱永强“作别”前海开源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前海开源基金的高层管理人员近期出现重大调整。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永强不再担任相关职务。业内随即传出朱将接任深圳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的传闻。

这一消息相当突然。

朱是前海开源成长期加盟的诸多人才之中的代表人物,以大型券商高管之姿,加盟新兴基金公司担任高管,且没有出任一把手(前海开源的一把手是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王宏远),这样的事业发展路径本已罕见。

而此次离任后,传说中朱将赴任的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相比前海开源要小一些,这样的选择也令人格外关切。

对于朱永强的离开,前海开源的官方表态是,认为朱在基金公司正规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他在任职期内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但这是全部的“故事”么?

“猛人”加盟

前海开源是资本市场“闻人”王宏远牵头成立的基金公司,王任董事长,早期团队成立伊始即推行了“高度”市场化的激励措施,并大力从业内延请高端人才。这一度是前海开源早期的鲜明标志。

人才方面,2016年后,前海开源还网罗了多位精兵强将。除了朱永强外,包括前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华润信托前副总裁田洁、鹏华基金前市场部总经理刘翔等也纷纷加盟。

事后看,前海开源也成为那批基金公司中成长较快的企业,强激励政策和大量专才加盟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扩张之“考”

快速的人才扩张,无疑会迅速提高团队实力,但也给公司文化融合提出巨大考验。这种考验不唯前海开源,其实业内的大公司都有经历。

前海开源由王宏远一手搭建,自然具备鲜明的个人烙印。但大量专才加盟后,如何搭建正规化、专业化的公司框架无疑摆上公司案头。

此时,朱永强的加盟就显得意味深长。

加盟前海之前,朱永强已经是证券业的“元老级”人物。他在资本市场打拼20余年,先后担任过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中信证券负责经纪业务的高管(中信证券公司总部经纪业务发展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及银河证券负责经纪业务的高管。

以大券商高管之姿,出任其时规模尚未做大的前海开源执行董事长,在不少业内看来,有点“低配”。

而朱本身在前海开源的定位也很值得寻味。但当时,这样的人事安排就这么发生了,而且这个搭配持续了三年,期间前海开源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这个过程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轮值CEO制

朱永强离开后的前海开源,也作出公司架构的重大变化。

据媒体报道,前海开源将借鉴华为管理模式,实行轮值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公司副总经理级别的高管顺序轮值,轮值期为每人一年,首任轮值首席执行官由公司首席运营官何璁担任。

根据银河证券统计,前海开源三季度末管理的资产规模(剔除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为423.5亿元,位列全行业第38位。其中,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为235.12亿元,位列全行业第19位。

不小的基金规模,在新体制下能否转动顺畅也颇引人关注。

朱永强的下一站也有消息传出。

有媒体报道称,朱永强离任前海开源基金执行董事长一职后,将加盟信达澳银基金,担任总经理;但截至发稿,相关基金公司暂无相关公告。

信达澳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收到具体的通知,估计要到下周才有定论。”

资料显示,信达澳银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5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中国深圳。公司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和澳洲联邦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康联首域共同发起,是澳洲资本在中国参与设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

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前三季度基金公司业绩排名中——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50强,信达澳银基金以42.23%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脱颖而出,位列第6名,其中10只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超过30%、8只权益类基金收益率突破40%。

朱永强和前海开源的下一站,或许都很有看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