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背后反映了货币政策基调发生了什么变化?2020年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可以期待?
摘要
一问:当前央行货币政策总基调到底是什么?
2019年大部分时间央行货币政策实际操作有限,全球比较,我国货币政策基调显得“中性偏紧”。
2020年元旦降准,考虑到通胀因素和经济中的积极现象,我们理解为——类似美联储insurance cut——的“预防式”宽松周期。
这也意味着政策基调从“中性偏紧”的立场向着“中性偏宽松”方向转变。
二问:为何此时政策基调有所转向,并进行“预防式”宽松?
主因或是2020年要保“小康底”对政策的约束越来越强。另外,当前经济企稳的力量可能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问:此次降准,对经济和市场影响几何?
流动性方面: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支持专项债发行,春节流动性需求和年后企业缴税需求。但实际上仍然不够,我们测算总流动性需求或达2.8万亿元。
经济方面:此次降准有利于加强货币政策传导,降低银行成本。央行表示部分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资本市场方面:有利于资本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股票市场延续春季躁动行情。
四问: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有哪些信号?
未来政策将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要灵活适度,货币政策或多样化,更加依附于经济数据;二是进一步推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推进贷款挂钩LPR或是2020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三是推进中小银行改革。
五问:2020年货币政策可能有哪些操作?
货币政策将更加依赖于经济数据,202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空间更大。预计2020年或“预防式”降息(MLF、LPR)2-3次来降低融资成本,并可能再降准一次来对冲资管新规等对流动性冲击。
正文
2019年1月1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次降准,完全符合我们预期:
我们在2019年12月16日的报告《2020年1月流动性缺口或达2.8万亿,或需1次降准对冲》中提出,2020年1月因现金、专项债等,流动性缺口或较大,需一次降准对冲。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此次降准与春节前的现金投放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保持灵活适度,并非大水漫灌,体现了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预期确认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弄清楚: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变化?后续央行还可能如何做?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问:当前央行货币政策总基调到底是什么?有何变化?
在通胀即将高企、经济中积极现象增多的背景下,央行依然降准,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从2019年“中性偏紧”向“中性偏松”的转变,“预防式”的宽松周期或开启。
实际上,2019年央行货币政策与全球其他央行比,可以说是中性偏紧。比较主要经济体,中国央行的确宽松力度不大,除了日本、英国的央行外,就算中国央行“定力”最强。与中国GDP下行0.4个百分点相同的巴西,其央行降息3次,共150bp;南非,降息1次,共25bp(图1)。
在1月通胀即将进一步上行,而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向好迹象局势下,央行依然选择降准,而不是更多的MLF、OMO等工具来投放流动性,可能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有所调整,向“中性”甚至“偏松”方向转变。
二问:为何此时政策基调有所转向,并进行“预防式”宽松?
实际上,当前经济已经出现了小幅企稳的迹象。当前经济数据中不少指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主要在生产端。中国和全球PMI都略有回升,其中新增订单与库存比例触底反弹,表明制造业在筑底积蓄动能。与调查数据相呼应的是,工业增加值、企业盈利开始略有加快,铁路货运量、发电量、贷款中长期比例也在改善。具体工业品中,钢材、冰箱、玻璃、乙烯、纯碱等生产也在近几个月明显加快。另外,建筑、产业升级链条的行业开始出现加库存的迹象,这些行业约占整个制造业(近40个行业)的15-20%。我们国泰君安经济领先指标也在11月份有所好转。
但是,在如此情况下,央行依然选择全面降准而非其所钟爱的MLF、OMO工具,对货币政策基调进行微调,可能原因有二:
(1)在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2020年要保“小康底”对政策的约束越来越强: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9次提“稳”,因此逆周期政策方向不变,小康底”决定了政策一切求稳。
(2)经济企稳迹象虽然越来越明显,但可能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需求端的数据有待观察和验证。投资方面,房地产新开工近期有所转弱,似乎土地投资下滑的影响开始发酵;基建投资仍然在低位徘徊,大家对其期望很高,但数据不断令人失望。消费方面,社会零售名义值近期有所回升,但实际值却表现不佳,尤其是汽车,一直表现疲软,市场对其企稳的预期一再落空。总之,需求端的改善仍然有待验证。
三问:此次降准,对流动性、经济和市场影响几何?
影响1:流动性方面,释放资金8000多亿,支持节前流动性需求。
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支持专项债发行,春节流动性需求和年后企业缴税需求。但这些资金仍不足以对冲1月份的流动性缺口。1月除了现金需求约15000亿元外(见报告《2020年1月流动性缺口或达2.8万亿,或需1次降准对冲》),有2575亿的TMLF到期及6000亿的逆回购到期,另外,目前已有四川、河南、浙江、云南等省份公布将在1月份就进行专项债的发行。因此,我们认为1月份仍有可能进行逆回购、TMLF等操作配合满足流动性。
影响2:经济方面,降低银行成本,增强货币传导能力,缓解小微、民企融资。
央行表示,在此次全面降准中,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同时,此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影响3:资本市场方面,有利于资本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债券市场保持平稳,股票市场延续春季躁动行情。
此次降准呵护资金面,助力地方债发行,有利于经济企稳,并增强投资者信心,支撑权益市场中枢向上抬升,股票市场延续春季躁动行情概率大。
四问: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从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看,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要灵活适度,货币政策或多样化,更加依赖经济数据;二是进一步推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推进贷款挂钩LPR将是2020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三是推进中小银行改革(表1)。
(1)灵活适度,货币政策工具多样化,政策节奏将更加依赖经济数据
在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后续货币政策定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认为,这实际是重回2015年末的提法,预示着货币政策将更加看经济数据的脸色:数据持续恢复,则货币政策操作有限;而一旦下行压力再启,货币政策将很快进行反应。
(2)进一步推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推进贷款挂钩LPR
在2019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央行提及后续政策重点之一是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三季度的例会上,这句话没有出现。而此前,央行超出市场预期及其原计划的推进了存量贷款合同与LPR挂钩,可以看出其降低社融成本的决心。
(3)进一步推进中小银行业务回归本源
在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提出,要“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今年以来,包商银行事件爆发,短期看,对中小银行存单发行等负债端融资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看有利于化解中小银行同业扩张过快的风险,推动其业务回归本源。而中小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融又尤为重要。
五问:2020年货币政策可能有哪些操作?
货币政策将更加依赖于经济数据,202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空间更大。预计2020年或“预防式”降息(MLF、LPR)2-3次来降低融资成本,并可能再降准一次来对冲资管新规等对流动性冲击。
-
我们判断,后续货币政策或随着经济短期波动而呈现高频化灵活操作。而目前看,虽短期内经济有企稳迹象,但2020年下半年仍存下行压力:2020年面临着美国大选,将为中美贸易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此外,2019年房地产土地成交下滑显著,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尚能靠竣工支撑,下半年或因土地而存在下行压力。因此,央行操作或仍有“预防式”宽松空间。
-
从时点看,上半年通胀制约下,降息空间或为1次。下半年,在通胀中枢回落下叠加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货币政策的降息空间或达2次。
-
另外,2020年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年份,虽然可能有些再度延期的可能,但不少中小银行的去杠杆和非标资产回表压力较大,仍然需要流动性支持。我们认为2020年下半年或需降准(包括定向降准)1次。
表1:货币政策例会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本文来源:花长春 ,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