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带头,携程网易紧随,中概股要掀回港二次上市潮?

阿里巴巴的成功使得更多的中概有意回归港交所二次上市,新一轮中概回归潮有望开启。

据新浪财经,港交所正在与包括携程网易在内的中概公司讨论香港二次上市事宜。相关讨论仍处在初级阶段,可能会有变化。

受该消息驱动,中概股携程、网易周四美股时段大涨,股价分别上涨10%和7%。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和第二大游戏公司,携程、网易推动在港二次上市可能预示着新一轮的中概回归潮即将开启,大批满足二次上市要求的中概公司将有望登陆港交所。

阿里巴巴的示范效应

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阿里巴巴成功的二次上市告诉所有海外中概公司一件事:从合规、市场接受度角度考虑,港交所依然是头部中概回归的理想选择。

去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成功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募集资金约110亿美元。

在公司财务角度,这极大的扩充了阿里的资金实力,现金储备扩大到约440亿美元左右,超过其他所有互联网公司,而且几乎两倍于竞争对手腾讯。

在股价方面阿里也是收获颇丰,截止昨日收盘(1月2日),阿里巴巴上市以来已经累计上涨19.3%,市值超4.5万亿港元,超越腾讯的3.65万亿港元,成为新的港股之王。

如果阿里巴巴未来被纳入恒生指数,股价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升势。大批被动基金都在跟踪这一具有50年历史的指数。如果被纳入指数,将吸引数以十亿计美元的资金流入。

此前根据恒生公司快速纳入指数规则,阿里巴巴已经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有券商预计阿里巴巴最快将在今年8月被宣布被纳入恒指。市场信息显示,恒生公司将于2020年1月开始向市场咨询将阿里巴巴纳入恒指的议题。

修改上市规则的港交所也是此次回归中的大赢家,阿里的示范效应有望推动更多的头部中概回归香港。

此前由于港交所反对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上市,阿里巴巴才决定在纽约进行250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这使得港交所在痛失阿里的同时,将中国诸多科技明星企业拱手让与美国竞争对手。

统计数据显示,港交所在过去十年上市的公司中,新经济公司市值的占比仅为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却分别高达60%和47%。

痛定思痛,港交所在2018年修改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小米成为首批受益的公司。

此前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香港交易所利润创下近三年来最大降幅,若更多科技企业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将对港交所业绩带来提振。

还有哪些潜在二次上市公司?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归中国股票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在美退市后再在中国上市,通常历时2-4年;在中国二次上市。在中国(在岸和离岸)上市的目的地有A股主板、科创板和香港主板。

在第二种规则下,仅港交所接受海外公司(包括采用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而仅科创板和港交所接受VIE架构与同股不同权架构。

根据港交所规则,内地公司在港交所进行二次上市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必须在英、美等少数‘高级市场’上市;市值不少于400亿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亿元。

据此条件统计,目前于美股上市的内地公司近200家,符合标准的美股约30只左右。从行业分布上看主要集中于以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为代表的“新经济”行业。

资讯科技业的企业包括百度、网易,汽车之家,微博,58同城,陌陌,Bilbili;可选消费类则包括京东,携程,唯品会、新东方、好未来;生物医药则包括泰邦生物,金融科技类泛华金融等。

 监管趋紧  中概日子不好过

除了估值因素外,本轮中概公司开启回归的主要动因在于公司面临更多的海外监管压力。

上证报此前报道显示,SEC(美国证监会)和PCAOB(美国的“中注协”)发布涉及中概公司监管的联合声明——《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和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声明——关于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当前信息获取的挑战讨论》。

声明称如果重大的信息障碍持续存在,对美国上市的中概公司采取补救措施可能是必要的。补救措施包括施以更严格的信披要求,以及施加更多的新证券发行限制。

PCAOB在其网站详细列出了224家(名单有241家/次)遭遇审计障碍的上市公司名单及其审计机构,大多数大型或知名中概股均在其列。

这可能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在美国融资时遭遇更多的风险定价补偿要求,或者被监管当局施以更严格的信披要求、施加更多的新证券发行限制。

这些或明或暗的风险叠加使得中概股不得不未雨绸缪,寻找出路,而港股或许就是他们的下一站。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