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最大逆回购“降息”点评:随行就市!

梁中华宏观研究
“央行降息步伐从去年的5基点一次,到2月的10基点一次,再到这次的20基点,速度明显在加快。”

编者按: 时隔近一个半月后,中国央行周一重启逆回购操作,进行7天期500亿元逆回购,中标利率下调20个基点至2.20%,为2015年6月以来最大降幅。

1、央行降息步伐再加快,不过更多是随行就市。

3月30日,中国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至2.2%,此前为2.4%。央行降息步伐从去年的5BP一次,到2月3日的10BP一次,再到这一次20BP,降息速度明显在加快。不过此前央行通过货币数量的操作,使得银行间市场利率已经降至2.0%以下,走在了政策利率调整的前头。此次调整幅度虽大,但更多是随行就市下调,基本在预期以内。

2、应对经济下行,稳定市场预期。

本次降息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国内疫情尽管受到控制,但居民对疫情的恐惧并没有完全消除,服务业消费、可选商品消费恢复程度依然偏慢;海外疫情还在快速发酵,防控措施导致主要经济体经济停摆,对我国未来外需构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海外金融市场震荡下挫,风险资产全面下跌,也对国内风险偏好构成影响,央行降息传递政策积极的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3、各类降息仍会频现,但不要对存款利率下调期望过多。

往前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完成增长目标难度增加,各类积极政策仍会继续出台。短期内,MLF、LPR仍会跟随大幅下调。我们去年判断逆回购利率会降至2.2%附近,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往前看,考虑到海外经济冲击也较大,中美利差保护足够,我国各类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包括近期预期较多的存款基准利率也有望边际调整,不过我国存款基准利率相比金融市场利率本身就偏低,银行吸储压力大,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本来就比基准高,所以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应过度夸大。

4、货币只能改变斜率,不能改变方向。

因为低利率只是影响居民和企业加杠杆的一个因素而已,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对经济的预期,都会影响到加杠杆的意愿。各国都在货币宽松,但从作用上来说,货币政策更多是对经济下行、投资回报下滑的被动反应而已,只能起到托底经济的作用,并不能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向。往前看,今年全球经济共震向下可以说是确定性的事件。投资的角度看,短期避险为主,利率债、黄金、以及有业绩支撑权益资产,都属于有安全边际的资产,或是资产荒背景下的主要选择。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疫情发酵,政策变动。

本文作者: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来源:梁中华宏观研究 ,原文标题《20BP:随行就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