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不仅对全球的需求、供应链、物流和渠道造成短期冲击,也催化和推动了科技消费产业的中长期趋势。
中信证券研究部看到,从国内来看,疫情对科技消费行业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复产复工和弱需求下企业盈利方面,市场已经较大程度 price-in。
与此同时,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较大下行冲击,中长期看,待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坚持下来的头部公司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中长期趋势1:疫情加速消费和服务进一步向线上迁移,加速“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
疫情限制人的流动,使得在线娱乐、在线广告等需求持续扩张;此外,传统倚重于线下流量入口的领域、非标商品和服务领域,加速线上化进程, 如生鲜到家、远程教育、远程办公等。
线上化发展到目前阶段,在一些非标商品和服务领域的突破遇到困难,渗透率提升缓慢。由于本次疫情持续,用户被迫改变消费和办公习惯,在这些领域使用线上的方式,加速这些领域的线上化突破。
在线办公方面,钉钉、 企业微信、飞书、WeLink 等远程办公产品适时推出免费策略,活跃用户大量增长,培养了企业和员工的使用习惯并实现了效率的大幅提升,在疫情结束后有望持续获得较高的使用率。
线上生活服务方面,疫情期间餐饮、酒旅等线下消费暂时性消失,被抑制的需求更多被线上平台所消化,餐饮商户对外卖平台的流量和获客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疫情前,美团在全国推出的“无接触配送服务”契合消费者心理,日均订单量快速回升到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
生鲜、食品、家居和教育等领域,亦新增大量线上用户,京东到家、每日优鲜、 永辉生活、天虹等客单价和客单量普遍提升,新东方在线推出 100 万份免费春季直播课程后在 App Store 教育类应用(免费)中的排名由第 556 位直接蹿升到第 7 位,这些大量的新增线上用户在疫情后仍有望实现较大比例的留存。
在渗透率较高的领域则推动了创新和变化,芒果 TV、哔哩哔哩为代表的文娱类 APP DAU 均创历史新高,以电商直播为代表的线上文娱消费新形式受益显著。
线上广告方面,2019 年预期规模达到 6255 亿元、增长 29%,疫情推动线上用户和时长进一步增长,驱动广告主持续加码线上广告。
中长期趋势 2:数字新基建加速,5G、数据中心 IDC、IaaS 云计算受益。
全球新冠疫情以来,人的物理活动范围显著受限,互联网时长和流量显著增加。多个国家出现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承载问题,中国数字基础设施顶住了考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线上化的重要基石。行业上行周期叠加疫情催化下的政策加码, 加速 5G 和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进程。
中国通信市场的总体规模在 3000 亿-3300 亿之间, 与美国市场的体量基本相当,三大运营商 2020 年的资本开支计划同比增长 11%,1800 亿的 5G 投资拉开新基建大幕。
2020 年 1-2 月,全国移动互联网的累计的流量达到了 235 亿 GB(+44.2%),2 月份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 8.88 GB(+45.5%)。
行业下游需求刚性受到疫情影响小,并且远程办公、云视频等新增需求反而拉动通信流量大幅提升。在国家层面的逆周期政策加码的情况下,5G 和数据中心代表的新基建是政策支持的重中之重,有望加速发展。
中长期趋势 3:强化科技和消费行业集中度向龙头公司集中的趋势,本土需求和产业链重要度提升。
随着我国科技消费行业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行 业格局也在向龙头集中,疫情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
海外疫情爆发和需求预期悲观的背景下,大量订单被取消或延后,供应链企业的资金和运营压力显著加大,电子、轻工和纺织服装部分细分领域的中低端产能加速出清。
中长期看,坚持下来的头部公司将具备更好的市场竞争格局和更强的竞争优势。拥有较强现金流和议价能力强的龙头公司将获得持续提升的市场份额。
龙头公司对渠道的控制力强,还将受益于疫情后对食品安全重视度提升的影响。国内跨品类布局的电子龙头和上下游垂直整合的专业公司,具备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有望更深度参与终端大客户供应链。
由于海外供应链受到冲击,本土需求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要程度已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