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应以非常之举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援引专家称,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供应链中断等困难。为此,企业需调整策略做好应对“寒冬”的准备;政府需要采取非常之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稳外贸创造更有利条件。

“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将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对外贸易和其他外向型经济领域首当其冲成为疫情影响的重灾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供应链中断等困难。为此,企业需要调整策略做好应对“寒冬”的准备;政府需要采取非常之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稳外贸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外贸形势严峻复杂

国际疫情扩散蔓延,我国外贸企业现状如何?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疫情扩散蔓延对外贸企业复工复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阶段性。一是影响了国际需求,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先后进入“抗疫”的紧急状态,短期内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冲击。二是影响了国际贸易合作,我国中间品和原材料进口或受冲击,进而影响最终产品出口。三是影响了国际商贸活动,经贸合作人员往来趋于停滞,各类展会洽谈会推迟或取消,企业获取新订单面临传统方式不灵、传统渠道不畅等问题。

赵晋平则认为,国际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遭受更大冲击成为大概率事件,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之前更为严峻。具体到企业自身而言,主要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市场需求急剧收缩,出口订单迅速减少;二是由于境外企业生产和经济活动停滞,产品供应链中断,无法满足国内生产销售需要;三是已开工生产的订单被紧急取消,出口企业将承受巨大压力;四是境外客户违约和破产风险上升,国内企业将可能为此蒙受经济损失;五是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加大。   

全球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

目前,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非必要产业停工停产以减少感染的措施,全球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赵晋平表示,在此背景下,制造业产品因原材料、零部件断供和订单延滞所带来的影响将对全球制造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对于全球化生产分工特征明显的领域尤为突出。

单就零部件方面而言,一方面,国外零部件断供会导致我国进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使用进口零部件的国内生产也会中断;另一方面,还会严重拖累出口。以数字产品为例,零部件进口是支撑中国数字商品生产和出口增长的重要来源,由于这些零部件大量用于数字成品或组装型零部件出口加工生产。按照2018年统计平均来看,我国每出口一个单位金额的数字产品,就需要进口国外0.63个单位金额的零部件。因此,国外零部件断供会对占我国全部出口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数字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生产造成巨大下降压力。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外贸的冲击来自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如果国外疫情在半年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将面临双降20%以上的压力。”赵晋平说。

出实招稳定外贸基本盘

面对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刘长于认为,要做强一般贸易,稳住加工贸易,夯实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为有效应对风险,从国内外贸企业层面而言,赵晋平建议,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调整市场目标,扩大面向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出口;二是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线上出口和进口销售渠道;三是出口转内销,开拓国内市场;四是采购国内生产零部件替代进口;五是做好适应疫情地区消费需要的医药、食品、居家日常消费品等产品制造和销售;六是立足于长期发展,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为疫情结束后的市场需求回升做好准备。

“非常时期需要力度更大的非常之举。”赵晋平说,从政府层面而言,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管齐下。一方面,务必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将减免税费、提供贴息信贷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担保力度等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全年,并覆盖更大范围,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需要,降低企业成本,为实现全年外贸形势向好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失业救济、增加消费补贴和降息、扩大公共投资和消费支出等方式为刺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本文作者:王晶晶,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原文标题:《应以非常之举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