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城投债用于“新基建”?

覃汉
2019年以来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新基建”项目的发行人主要分布在城投行业,发行规模占比约61%。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是“新基建债券”的主要投向,占比逾9成。

“新基建”提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被屡次提及,社会各界期待“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帮助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冲击。以“新基建”升级“新消费”,形成增长新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省已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涉及“新基建”的项目不在少数,2020年投资规模或达万亿级别。

“新基建债券”投向有哪些?(1)2019年以来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新基建”项目的发行人主要分布在城投行业,发行规模占比约61%。(2)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是“新基建债券”的主要投向,占比逾9成,其他领域涉及较少。(3)2019年以来共有16个省市发行过“新基建债券”,其中北京、广东、陕西发行规模排名靠前,分别为290.3亿元、80.8亿元和60亿元,其余省市均不足50亿元,各省市间差异明显。(4)今年“新基建债券”发行有所提速。2020.1.1-2020.4.12累计发行“新基建债券”97.8亿元,其中城投债91.5亿元,非城投债6.3亿元,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资金主要投向仍为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

参与“新基建”对城投影响几何?(1)近期部分城投企业通过银行项目贷款布局“新基建”;另一方面,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新基建”的规模将增加,不排除城投企业作为部分项目承接方的可能,城投企业未来参与“新基建”或有所增加。(2)对于市场化转型比较成功,并提早布局的城投企业来说,其项目经验和技术能力或能够与“新基建”相适配,是进一步转型的良机;相反地,对于转型进度较慢,冒失跟进的城投企业而言,可能会在“新基建”浪潮中被淘汰出局,行业或加速分化。

正文

2018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提出“新基建”概念。进入2020年,在新冠疫情等影响下,“新基建”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3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焦点。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

关于“新基建”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根据中央系列会议和央视的表述,“新基建”的内涵主要涉及七个方面:5G网络、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基建是相对于传统基建而言,广义的新基建则可以与传统基建相融合,比如智能产业园区,里面的数据中心、智能中心都需要建筑物,也要有配套设施,这些从广义上说也属于“新基建”。下文若不加特殊说明,“新基建”均指狭义上的含义。

城投企业作为传统基建的主要承接主体,在“新基建”领域究竟能有多少作为是产业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统计2019年以来债券募集资金投向“新基建”领域的规模以及其中城投债的占比情况,为前述问题提供一定的分析视角。

“新基建债券”投向有哪些?

“新基建”领域未来的市场空间广阔,各家主体可能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关于由谁来承接“新基建”是市场讨论较多的话题。城投企业在传统基建领域经验充足,其在“新基建”领域是否也积极参与呢?下面我们通过2019年以来用于“新基建”领域的信用债(简称“新基建债券”)统计来一探究竟。

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12日,全国累计发行12388只信用债(含PPN),剔除其中1161只未披露募集资金用途的债券,剩余11227只债券合计发行规模为11.70万亿。根据募集资金用途,我们筛选出用于“新基建”领域的债券,关于筛选结果的准确性有几点需要说明:(1)某些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写得比较模糊,存在判断上的主观性,如用于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债券;(2)同一只债券募集资金用途涉及多个“新基建”领域,比如同时用于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此种情况只能将其归属其中一个;(3)募集资金除用于“新基建”外,还涉及传统项目,但具体金额无法拆分,只能笼统认为均用于“新基建”;(4)募集资金用途未提及“新基建”领域,但实际上却用于“新基建”,存在遗漏统计的可能。鉴于上述几方面原因,本报告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城投企业是“新基建债券”发行的主力军。2019年以来,投向“新基建”的信用债共47只,涉及金额685.76亿元,占比仅0.59%。分行业看,城投企业是“新基建债券”主要发行主体,累计涉及金额417.66亿元,占比61%;其他发债主体主要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两期铁路建设中票(“19铁道MTN001”和“19铁道MTN002”)。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是“新基建债券”的主要投向,其他领域涉及较少。按不同领域划分,2019年以来“新基建债券”主要投向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涉及金额636亿元,这也决定了发债主体行业多分布在城投;投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主要为物流)和人工智能分别为28.30亿元、13.46亿元和8亿元;而投向5G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特高压的金额均为0,相关领域技术门槛很高。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城投债募集资金投向“新基建”领域:

(1)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2019年3月,绍兴市柯桥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券“19柯桥国投债01”,募集资金用于建设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为2016年7月-2020年12月,运营周期为2021-2045年,总投资123.98亿元,收入主要源自票价收入,测算的项目收益为103.52亿元。

点评:城投企业在铁路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参与较多,经验丰富,虽然此类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但运营期间现金流稳定,整体风险较小。预计未来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仍是城投企业参与“新基建”的主要方向。

(2)人工智能:2019年6月,盐城市城南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绿色债券“19盐城城南债01”,其中7.5亿元用于建设盐城市城南新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周期2016年6月-2021年6月,总投资2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云计算中心、数据存储中心、智慧城管平台、智慧家居安防系统等,项目收入主要来源于云计算中心销售收入、智慧健康工程收入、智慧社区收入、智慧教育收入和智慧产业收入,投资回收期8.94年,内部收益率为12.53%。

点评:“新基建”各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该募投项目同时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考虑项目以智慧城市为导向,故我们将它归为人工智能领域。项目实施主体盐城城南新区开发公司不仅承担建筑物部分,还负责智能系统搭建,参与新基建项目全过程。后续随着“新基建”市场份额的提升,或有更多城投企业参与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主要是物流)等领域。

(3)大数据中心:2020年3月,上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0亿元公司债“20上投集团债”,其中18亿元用于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2019年7月-2021年7月,项目总投资25.89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接待展示中心、精准检测中心、精准医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研发实验室中心和配套设施用房等,项目收入主要为园区运营租赁收入、销售收入、车位出租收益、物业管理费收入,投资回收期15.46年,内部收益率6.47%。

点评:从项目收入来源判断上饶投控可能只负责项目配套基建部分(主要为建筑物),并不涉及大数据平台等搭建,或属于广义上的新基建。类似的还有“19宜智慧项目NPB01”,募集资金用途为宜春市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一期项目中云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和小企业孵化中心的投资建设。我们认为,城投企业未来可以更多的参与广义新基建项目中的传统基建部分,发挥自身优势。

各省份“新基建债券”发行规模差异明显。2019年以来共有16个省市发行过“新基建债券”,其中北京、广东、陕西发行规模排名靠前,分别为290.3亿元、80.8亿元和60亿元,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于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项目,上述三省市发行规模合计占比逾六成,其余省市均不足50亿元,各省市间差异明显。

2020年“新基建债券”发行有所提速。进入2020年,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在重大会议上被多次提及,其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债券发行情况看,2020.1.1-2020.4.12累计发行“新基建债券”97.8亿元,其中城投债91.5亿元,非城投债6.3亿元,较2019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资金主要投向仍为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

参与“新基建”对城投影响几何?

“新基建”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专门搭建项目库并出台相应政策以支持“新基建”的发展。各省公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涉及“新基建”的项目不在少数,比如江苏省2020年计划新建5.2万座5G基站,完成投资127亿元,市场普遍预测2020年全国“新基建”总投资规模将达万亿级别。

在这一轮“新基建”潮下,央企和民间资本已悄然布局,而作为传统基建主要参与方的城投企业表现又是如何?如果从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看,2019年以来城投债用于新基建的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这类城投企业已有较多经验的领域。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部分城投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已开始从事5G基站、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新基建的规模将增加,不排除城投企业作为部分项目承接方参与其中的可能。总之,主客观因素都决定了城投企业将更多的参与到“新基建”中来。

城投企业加快布局“新基建”,可能带来如下问题:

(1)项目运作经验匮乏,谨防“蹭热点”。疫情发生后,新基建成为社会“热词”,不少企业将新基建项目提上日程,不排除部分企业有“蹭热点”的嫌疑。对于城投企业来说,其比较擅长传统基建,而对新基建(尤其是5G、特高压、充电桩等领域)并不熟悉,项目运作经验匮乏,若不考虑实际情况,加快上马新基建项目,容易造成能力与项目要求不匹配,反而拖累企业发展。建议企业应着眼“新基建”领域的建设目标,加大研发力度,夯实技术基础,全面提升参与“新基建”的能力。

(2)政策呵护下,新基建项目融资或更为容易,需防范隐性债务新增风险。疫情影响下,基建稳增长的需求更为迫切,近期城投融资环境边际放松。新基建作为国家重点鼓励的方向,审批及融资更为便捷。城投企业在参与新基建时,需明确项目责任主体,防止替政府违规融资增加隐性债务。

(3)大浪淘沙,企业信用资质分化或加剧。当所有人都涌向一个新领域时,结果往往是有些人占领高地,有些则跌落谷底。对于市场化转型比较成功,并提早布局的城投企业来说,其项目经验和技术能力或能够与“新基建”相适配,是进一步转型的良机;相反地,对于转型进程较慢,冒失跟进的城投企业而言,可能会在“新基建”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本文来源:覃汉 (ID:quakeficc),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