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700亿?“公募一哥”刘格菘的“天字一号”考题

适配巨额的基金管理规模,并创下良好的业绩,这可能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一季报发布,刘格菘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新一哥!

手握近700亿元,成为史无前例的A股主动基金管理人。

刘格菘曾在一个采访中提到,他追求的是为客户提供超额收益(Alpha),而非科技行业的Beta,在规模骤增后,不知这一选择会如何体现?

2019年“三冠王”的业绩还能多大程度上被复制?大基金管理上有多少难题?刘格菘或许会从哪几处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下文一一盘点。

史上最有“权力”基金经理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刘格菘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已接近700亿元,相较于2019年末,暴增200%。

这是什么概念呢?

如果把刘格菘一个人管理的规模放到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非货基金)的列表中,大致能排到第35位。

一个人顶一家中型公司,这个影响力可以想见。

另外Wind数据显示,从管理资产看,刘格菘的“特殊性”也非常明显

虽然在所有管理偏股基金的基金经理中,刘格菘只能排名第二。前面还有一位张弘弢,管理规模超过698亿元

但张弘弢管理的是指数基金,包括华夏基金体系内最大的几只ETF。指数基金偏重完全复制,和刘格菘管理的的主动偏股基金,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剔除指数基金以及战略配售基金的管理份额(口径下同),业内主动股基规模第二大是兴证全球的投资核心董承非,他手握331亿。

这同样是个非常巨大的规模,但这个量级不到刘格菘的一半。

年内规模火速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刘格菘的管理规模是在2020年内大幅增长的,从一季度初到一季度末,刘格菘的管理资产膨胀了近250%。

资产的爆发式增长,对于基金经理的考验来说,比稳步增长还要大。

具体来说,在刘格菘目前管理的产品中,旗舰产品是2020年1月发行的广发科技先锋。

该基金1月限额发行时只募集了80亿,但同时有900亿资金递交申购请求。2月24日,该基金首次打开申购,当天即宣布限制申购金额,此后一再严格申购金额限制,3月末宣布规模超过248亿元。

作为行业内第一大主动股基(口径同上),这只基金的管理业绩将直接影响刘格菘整个资金盘子的业绩走向。

此外他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基金,去年的三甲之一,规模也上涨到143.8亿元,广发小盘成长规模超过117亿,广发创新规模达到近一百亿。

这几只基金均是业内罕见的“大块头”。年内规模也都增长极为迅猛。

管理策略:稳定高仓位+稳定重仓+另辟蓝海

当然,刘格菘对于管理大型资金不是没有经验,早年在中邮,后来在融通他管理的规模都不小。

从基金一季报显示,刘格菘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投资应对策略:

其一、稳定高仓位。

具体来看,广发多元新兴、广发创新升级的股票仓位接近或超过9成,广发双擎升级、广发科技创新、广发小盘成长的股票仓位超过8成。

基金流入规模特别大的广发科技先锋,目前仓位不到7成,相较其他产品仓位偏低一些。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250亿的资金要全速推入目标板块,震动太大,尽量“细水长流”一些。

另外,整体看,可比基金的一季度末持仓比年初要高一些。

其二、增配基金经理

3月2日,广发基金公司为广发多元新兴、广发创新两只百亿内基金增配了基金经理,前者增加的是唐晓斌、后者增加的是费逸。

两位基金经理此前都只是研究员经历。

结合各种情况看,这两位可能会长期配合刘格菘打理规模巨大的偏股基金资产。

其三、稳定重点持仓。

一季度末,刘格菘的持仓面整体有所拓宽,但依然以大科技板块为主。

以规模最大的广发科技先锋为例,一季报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浪潮信息、亿纬锂能、中兴通讯、用友网络、恒瑞医药、紫光股份、兆易创新、立讯精密、京东方A、三安光电。

从行业看,主要覆盖了电子、计算机、通信、医药生物行业。

刘格菘在广发科技先锋一季报中提到,2020 年一季度,产品处于建仓期,按此前制定的投资策略逐步提升组合仓位,重点配置了景气度较高的科技成长行业和部分稳定类医药服务公司。               

再看广发双擎升级,该产品是刘格菘去年收益率超100%的三只产品中,目前唯一仍由他单独管理的,一季报显示其规模也仅次于广发科技先锋。

和广发科技先锋对比,广发双擎的第一大重仓股是医药股康泰生物,此外计算机股也更多一些。

考虑到广发科技先锋建仓在后,刘格松在广发科技先锋中超配的计算机和电子股显然更应重视。

但总体上看,刘格菘的重仓股风格稳定、持仓也有相当连续性,这一点是比较适合大资金管理的。

附图:广发双擎重仓股

考验仍有不少

稳定仓位、增配人手、集中长期持有重点股票,是刘格菘的应对措施,目前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一季报业绩不错),但往后,大型基金管理的难点仍然会不断凸显。

首先,主动投资的有效性可能遭遇规模限制。

对于主动投资者而言,挖掘投资机会的能力是最大的依傍,而投资机会与投资规模的适配性则是最大考验。

对于一个管理规模在7亿的基金经理而言,只要有相当的研究能力和配置能力,不存在规模适配的问题。

对一个管理规模在70亿的基金经理来说,资产配置能力必须非常强,个股研究能力必须非常突出,且有良好的交易技能,也有希望做成行业内排名前列的基金。

但对于一个管理规模达到700亿的基金经理来说,法规限制和交易环境限制,或要求他至少能找到总市值达到数万亿,且可以长期持有的品种,才能完成创造超额收益的目标。

这或许可能,但也真的挺难的。

其次,交易的冲击成本巨大。

冲击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大额交易对股价造成的影响。

对于大型基金而言,大规模的买入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上涨,同步垫高建仓成本。反之亦然。

以刘格菘而言,虽然近年的换手率有所下降,但其2019年重点基金的换手率都在450~500%之间。(未考虑申赎影响)

以他现在管理的700亿为基数,若维持这种换手水平,则可能创下天量成交额,对于其调仓换股形成巨大影响。

所以某种程度上,长期持仓、谨慎换股,可能也是刘格菘如今的一个半被动的投资选择。

其三、投资风格的稳定性。

明星基金经理之所以有突出业绩,多数要源于其专精的投资方向和稳定的投资风格。

刘格菘自从事基金管理以来,投资风格一直鲜明,成长股导向、风格灵活、投资主题鲜明,这也是他业绩至今突出的重要原因。

但随着规模增大,刘格菘既有的投资特色能否稳定延续,确实有相当的考验。

目前看,成长股导向的特征,受影响可能较小,尤其是近年大型成长股市值持续攀升后,大型基金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宽裕。

但操作灵活,主题鲜明这两点,恐怕就要接受一些考验了。

操作灵活者显然与巨大的规模天然不够合拍。

主题投资当然有相当的资金容量,但亦需要良好的前瞻性,对风险的敏锐程度也大大胜于市场。否则就可能有沦为指数投资之虞。

尤其对于自下而上且偏好小盘股的基金经理来说,是否有如此多的精力,深挖足够数量的个股,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历史上,A股也不乏巨量资金管理出色的投资人,比如蒋锦志、王亚伟、邓晓峰等,刘格菘会否成为下一个,值得期待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