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以来的反弹中,消费股异常强势,大量个股达到历史新高,从2016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消费股比较容易在以下时期产生巨大的超额收益:指数触底震荡期、趋势性上涨后高位震荡期、趋势性下跌的前中期,这些时期大多是投资者对市场迷茫的时候,而不是指数加速上涨的时候。我们认为市场趋势性上涨的主线依然不明确,3月底以来的反弹和2月份反弹有很大区别,2月份资金不断流入股市,而现在是存量市场。经济复苏尚未成为A股的主线,因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板块尚未领涨。当下市场反弹的核心逻辑是“仓位回补+博弈两会”,如果后续不能观察到周期或金融股的领涨,则反弹可能很难转变为反转。
(1)2月反弹和3月底以来的反弹有很大区别。随着指数的反弹,市场的情绪有所回升,投资者开始重点挖掘受疫情影响较小、业绩稳定的、中长期基本面逻辑较好的板块,由此带来消费类个股大幅领涨。如果对比2月反弹和3月底以来反弹中板块表现,能够发现明显的差异,虽然两次下跌都是疫情带来的,但是2月反弹是成长股领涨,3月底以来的反弹是消费股领涨。
这种差异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2 月的时候,投资者主要担心国内疫情,3月的时候,主要担心已经变为国际疫情,而成长股相比消费股更依赖海外产业链。第二,虽然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的力度是越来越强的,但其实A 股的资金并没有越来越多,3 月以后,A 股的资金相比2 月是大幅减少的,这一点从融资余额、A 股换手率、基金发行等数据都可以观察到。
(2)消费领涨预示着什么?从2016年消费进入趋势性牛市以来,消费股几乎每年都能产生较大的超额收益,如果做更精细的统计,能够发现消费股大多在指数震荡或下跌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超额收益:2016年3-6月(指数触底后震荡)、2017年9-11月(指数高位震荡)、2018年2月中-7月(指数大幅下跌的中期)、2019年3月-8月(指数高位震荡—>大幅下跌)、2020年1月中旬以来(指数高位震荡—>大幅下跌)。
后续市场转入趋势性上涨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股市资金不断增多,市场出现资金驱动的行情,成长股回归,第二种可能是,经济复苏力度加速,周期和金融股出现系统性的估值修复。短期来看,我们觉得难度都比较大,货币宽松、疫情改善到产业链或股市资金的修复理论上最快要1个季度,我们建议等待二季度的后期再布局趋势性行情。
(3)短期策略:等待更好的机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2月底-3月初的时候,资本市场预期过一次政策驱动的行情,当时预期的主流是新基建,4月以来这个预期随着两会又再次回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稳增长政策一定会有,货币宽松也一定会维持,但是关键分歧是力度。新基建更多是长期的影响,短期经济回升需要依赖可选消费、老基建和房地产,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房住不炒,所以后续可以期待的政策主要是来自可选消费和老基建。对指数的影响大概率很难在左侧出现,我们倾向于认为,指数层面,当下不宜追涨,等待更好的机会,等待政策的右侧或经济复工力度的超预期。
行业配置建议:近期利率开始快速下行,可能会带来部分关注股市分红的配置资金,建议关注低估值和存在高分红潜质的板块,金融地产板块、部分现金储备充分的周期板块可以适当关注。从基本面来看,未来的重点是观察各行业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考虑到国内经济可能会领先全球经济的复苏,建议关注国内消费。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稳定消费的政策,我们认为,类似的政策可能会继续出台,对消费的正面影响大概率还没结束,建议继续超配,并重点关注可选消费。
本文作者: 樊继拓、张美慧,来源:新时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