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要着眼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各自定位,办出各自特色,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涨跌幅限制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
创业板重大改革,增强市场信心与活力
根据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介绍,此次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坚持“一条主线,三个统筹”,“一条主线”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透明度和真实性,由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三个统筹”包括了,一是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的策略发展,形成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二是统筹推进注册制与其他基础制度建设,实施一揽子改革措施,健全配套制度;三是统筹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包容存量改革,稳定存量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预期,平稳实施改革。
此次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可谓是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丰富相关金融产品、增强市场活力、提振投资者人气。从目前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共807家,总市值约6.8万亿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上市公司和总市值占比分别为21%和11%,预计未来创业板有望在整个资本市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体而言,此次改革对股票市场是一个利好,在当前全球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背景下,预计市场的投资热点和投资机会(特别是创业板的机会)将有望不断涌现。
基础性制度建设再进一步,夯实市场长期发展根基
当前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更进一步,在重大基础性制度改革下,资本市场更多承担起引领创新经济发展的新使命,推动协助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
回顾A股的历史,过去两次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都是在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时点上提出的,2004年宏观经济严重过热,“国九条”的提出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股市的股权分置问题,2014年三期叠加增速换挡,高层提出“新国九条”着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回首过去,这两次制度变革既完善了资本市场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又带来了股票市场的牛市行情,更是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过渡。
2019年,以科创板注册制为契机,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并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展望未来,此次创业板的重大改革,将为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前进夯实更加坚实的基础。
利好成长板块与券商,“科技创新大时代”仍在路上
从结构性影响来看,我们认为此次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一方面将利好以科技板块为代表的成长股,另一方面利好将显著受益于股权融资增加的券商行业。
精简优化证券发行条件、调整证券发行程序,这将为大批科技创新型公司的上市铺平道路,资本市场也将激励、孕育出一大批代表着中国新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成为引领经济新增长点的“牛鼻子”。
2019年下半年以来,科技股走出了一波凌厉的行情。面对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建设与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我们也看到了5G引领下的科技创新周期正在沿着“五位一体”的路径逐步演绎。即使疫情导致市场短期波动加大,科技股行情受到了一定的扰动,但我们认为科技企业盈利向上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科技创新大时代仍在路上。
当然,市场上可能有一种观点,就是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后,股票的供给可能会大幅增加,这将导致创业板以及成长股板块估值的系统性回落。我们认为,这个因果关系未必是如此简单和线性的推导,股票供给增加导致估值回落,这个可能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均衡结果,而短期内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优秀上市公司的增多、市场投资机会的增加、以及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事实上,如果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每每类似的改革发生后,市场会出现一波成长股的行情。A股市场中2019年科创板推出后并没有扼杀创业板,反而是在下半年开启了一波科技股大行情。美股市场中,1971年纳斯达克成立以后,在1974年到1982年美股走出了历史上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一轮小票行情。
本文作者:国信证券燕翔、许茹纯、朱成成,文章来源:追寻价值之路,原文标题《创业板注册制点评:制度建设进一步,利好成长与券商(国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