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首度“圈定”新基建范围之后,短短20天不到,上海率先落地新基建行动方案。
昨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指导思想、行动目标、四大建设行动的25项建设任务、8项保障措施,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
亮点
千亿投资
根据方案,上海市计划未来三年投资约2700亿元,实施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
四大影响力
上海版“新基建”35条的目标是全力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能级,到2022年底,推动上海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通过三年努力,率先在四个方面形成重要影响力: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率先形成全球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率先构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
四大重点领域
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新网络”建设行动。率先构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布局。包括: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新建3.4万个5G基站;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建设新型政务外网及网络安全设施;构建全球信息通信枢纽。
——“新设施”建设行动。立足科技创新中心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高地”建设,持续提升科技和产业创新基础设施能级。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硬X射线等大设施建设,开展下一代光子科学设施预研;争取国家支持布局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电镜中心、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若干先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围绕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新平台”建设行动。充分利用好超大规模城市海量数据资源,建设城市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支撑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主要包括:建设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打造超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础支撑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深度学习等多种算法训练试验。探索建设临港新片区互联设施体系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大脑工程。
——“新终端”建设行动。围绕培育新经济、壮大新消费等需求,加快推动商贸、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终端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主要包括:规模化部署千万级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建设45个左右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20个左右加氢站;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建成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贩卖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建设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完善城市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G建设“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5G网络是“新网络”的重点和热点。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为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今年全市5G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将新建1.2万个室外基站和3.2万个室内小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地区全覆盖。
打造国际数据港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晓华表示,新片区编制了新一轮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三年内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率先实现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此外,新片区还将打造国际数据港,探索有效防范风险下的数据跨境高效流动。
今年5月20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发布“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主题园区规划建设方案,争取年内构建完成国内首个“跨境数字新型关口”试验站。
此外,临港新片区还将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三年内集聚100家数字创新型企业,打造10家以上数字品牌。
有望拉动巨额投资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到明年一季度,在已建12万架数据中心基础上,上海将新增6万机架式服务器供给,直接投资约120亿元,将带动投资超过380亿元。
新、老基建的不同
“市场是主体,政府要引导,其中政策是基础和关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说。
据马春雷介绍,“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社会投资是主体。
马春雷表示,在未来3年约2700亿元投资中,约600亿元由各级政府投资,其余2100亿元都是社会投资。
他还称,上海专门推出了8项重大政策措施,通过加强规划、规范标准、建设导则、财政资金等引导,为社会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环境,包括将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通过财政资金、贴息等各种方式,使得社会资本、建设主体获得低成本的长期的融资,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领域。
分析师观点
对于上海将新增6万数据中心机架供给,东方证券张颖认为,新增的6万个指标即延续前期规划,预计后续指标发放也大概率延续此前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带“项目+客户”的申请方案,不会对行业造成无序竞争的干扰。在整体指标发放进度方面,快于此前预期。在上海地区具备丰富资源储备以及良好客户关系的IDC企业将率先受益。
方案表示将统筹全市用电指标,向具有重要功能的IDC项目倾斜,研究继续新增IDC机柜数。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用地,土地指标将由市相关部门“直供”解决。对此,张颖认为,当前国内一线城市IDC供需错配,此次方案明确表示上海将在IDC指标方面加快进度,同时上海也成为新基建概念诞生后首个推出具体落地方案的城市,对于其他城市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IDC产业未来1~2年将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