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本周日(2020年05月10日),我国央行发布《2020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并展望了中国宏观经济和介绍了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撰写了4个专栏,分别为:专栏1《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专栏2《再贷款再贴现精准助力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专栏3《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专栏4《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分析》。
核心观点:本次《报告》基本延续了4.17政治局会议的主要精神,总体看:央行对经济更加担忧,首次认为衰退已成定局,并新提四大风险;删掉了“不搞‘大水漫灌’”,新增“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后续货币政策会更宽松、但会更重视精准投放,再降准“降息”无悬念,存款利率也可能下降,信贷社融有望维持高位;我们也继续提示,房地产调控有望进一步差异化松动。具体看,释放了 7 大信号:
信号1:央行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提出关注经济衰退、疫情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政策空间等问题。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增强紧迫感,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我们认为后续内外需均有压力,需关注消费短期难以明显反弹、外需可能持续走弱等压力。
信号2:央行认为物价总体可控,短期新冠疫情等因素可能从供求两方面对物价形成扰动,但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我们认为4月CPI同比回落至3.5%左右,PPI同比继续下滑至-2.5%左右。全年CPI前高后低,下半年可能回落至2%以下;PPI前低后高,但全年仍可能均在通缩区间,年底当月同比大概率在-1%以下。
信号3: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更加宽松,未提“货币总闸门”,也未强调“不搞‘大水漫灌’”。我们认为后续有望继续降准降息,存款利率也可能下降。央行仍会平衡好“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轻易不会开启零利率或负利率。但新增“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更偏宽松,预计5月将看到MLF和LPR降息,后续MLF降息空间在30BP以上;二季度可能再降准100BP左右。央行指出随着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也开始自发降低负债端成本,主动下调存款利率。我们仍维持年内存款利率下调可能分三个步骤的观点:一是压降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规范结构性存款利率和靠档计息定期存款。二是下调存款利率上浮比例限制。三是分期限降低存款基准利率。
信号4:信贷社融有望维持高位,央行更重视精准投放和货币传导。第一,央行希望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略匹配并略高,预计在持续降准降息、国债和专项债扩容的支撑下,M2和社融增速有望延续高增。第二,央行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更通畅,表现为贷款投放的乘数效应显著,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贷款利率下行幅度较大。第三,疫情之下,央行更重视精准投放,表现为再贷款再贴现精准助力抗击疫情,继续利用货币信贷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金融要素流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
信号5:央行继续坚持“房住不炒”,我们仍提示稳增长离不开房地产,后续各地仍有望差异化松动,发力点是盘活土地市场。
信号6:央行延续“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等表述;我们维持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有所缓解,2020年升值动能增强的判断。
信号7:央行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并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我们认为疫情之下稳增长更具有重要性,宏观杠杆率有望走高,但在国际金融市场“黑天鹅”频发背景下,资本市场规范和创新类金融产品监管有望加强。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演化;我国经济大幅下行。
正文如下:
本周日(2020年05月10日),我国央行发布《2020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并展望了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介绍了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同时,《报告》撰写了4个专栏,分别为:专栏1《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专栏2《再贷款再贴现精准助力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专栏3《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专栏4《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分析》。具体看,释放了7大信号:
信号1: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提示持续关注下行风险;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外需均有压力
央行对全球经济走势担忧上升,认为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报告》认为“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发达经济体增速面临下跌,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将集体遭遇失速”,(四季度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虽有企稳迹象,但下行风险仍应密切关注”、三季度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能不足,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形成拖累”),对全球经济担忧主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范围传播。
根据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3.0%,其中发达经济体下滑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滑1.0%。中国、美国、欧元区、日本实际GDP预计分别增长1.2%、下滑5.9%、下滑7.5%、下滑5.2%。
往后看,央行提出四点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经济衰退、疫情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政策空间等。具体看: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短期已滑入衰退轨道。供给端,疫情之后各国封城、停工等措施降低了生产效率,也需要关注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需求端,居民和企业收入可能下降,从而拖累消费、投资。第二,疫情走势尚不明朗、各国应对力度参差不齐,全球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结合专栏4《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分析》,需要警惕疫情在全球出现反复,全球疫情未来走势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第三,局部金融风险加速积累,值得警惕。比如3月美股大幅下跌四次触发熔断机制,4月原油期货跌至负值等。第四,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空间进一步压缩。应是指疫情以来多国非常规货币、财政政策压缩了后续的政策空间,而非常规政策的负作用可能也会逐步显现。
《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需关注后续风险。《报告》提出“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消费减少,投资活动放缓,进出口规模下降。但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2019年四季度为“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消费拉动增强,投资稳定,进出口规模扩大”,三季度为“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投资缓中趋稳,消费、就业总体稳定,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前所未有”应是延续4.17政治局会议的表述,突出疫情之下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增多。
往后看,《报告》认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增强紧迫感,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报告》在《专栏4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分析》中总结了我国现有冲击和未来风险: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受到影响。二是需求同比放缓,特别是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三是外部输入型风险将继续冲击国内经济。四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五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
总结上述五点,我们认为部分问题得到一定解决,但经济也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从供给端来看,尽管二季度以来复工明显恢复,但“复工不等于复产”,生产恢复似乎进入瓶颈期。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压力上升。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受限于疫情不确定性和居民收入下降,消费短期难以明显反弹;海外疫情不确定性仍高,外需走弱可能持续拉低我国经济增速。
信号2:央行认为物价总体可控,未来需持续观察;我们认为CPI将趋势性回落,PPI可能面临较长时间通缩
《报告》认为物价形势总体可控,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报告》认为2020年前两个月,CPI涨幅上冲至5%以上主因春节和疫情扰动,供给恢复后3月CPI已有回落。受需求偏弱和大宗商品降价影响,PPI降幅扩大。展望未来,央行认为短期新冠疫情等因素可能从供求两方面对物价形成扰动;基本面看,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展望后市,短期看,鉴于4月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继续回落,预计4月CPI同比回落至3.5%左右,PPI同比继续下滑至-2.5%左右。全年节奏维持此前判断,即CPI前高后低,PPI前低后高。具体看,预计5-6月CPI同比在3.3%-3.6%,上半年CPI中枢在4%以上,下半年逐步回落至2%以下。PPI低点可能在5-7月,后续逐渐回升,但考虑到疫情加大全球衰退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全年PPI可能均在通缩区间,年底当月同比仍在-1%以下。需要指出的是,后续疫情演化和油价仍是重要扰动,如果疫情仍未明显好转,年中PPI同比可能在-4%以下。
信号3: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更加宽松,有望继续降准降息,存款利率也可能下降
货币总基调更加宽松,未提“货币总闸门”,也未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对于宏观政策基调,《报告》基本延续4.17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即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强调“六保”,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货币政策基调,《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且未提“货币总闸门”,也未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对比2019年Q4的“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宽松力度更大。
后续有望继续降准降息。央行延续“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和“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的表述,意味着央行仍会平衡好“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轻易不会开启零利率或负利率。但新增“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的表述,意味着较2019Q4报告,货币政策基调更偏宽松,再结合4.17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降准、降息”,预计5月将看到MLF和LPR降息,后续MLF降息空间在30BP以上;二季度可能再降准100BP左右。
存款利率也可能下降。央行在《专栏3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中指出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即随着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也开始自发降低负债端成本,主动下调存款利率。我们仍维持报告《存款基准利率会降吗?》中的观点,年内存款利率下调可能分三个步骤:一是压降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规范结构性存款利率和靠档计息定期存款。二是下调存款利率上浮比例限制。三是分期限降低存款基准利率。
信号4:信贷社融有望维持高位,央行更重视精准投放和货币传导
央行希望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略匹配并略高,同时更重视精准投放和货币传导。
第一,信贷社融有望延续高增。《报告》指出“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其实2019年,M2和社融增速均高于名义GDP,以体现逆周期调节。2019年M2增速为8.7%,社融存量同比为10.7%,以四经普调整之后的2018年名义GDP和2019年名义GDP计算得出的2019年名义GDP同比为7.8%。2019年Q4央行报告就在2020年央行工作总基调中指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往往和社会信用收缩交织共振,M2和社融增速略高于名义GDP体现强化逆周期调节”。后续在央行继续降准降息、国债和专项债扩容的支撑下,预计社融增速和M2同比可能延续高增。
第二,央行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更为通畅。《报告》在《专栏1 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中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一方面,贷款投放的乘数效应显著。一季度央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对应流动性投放和贷款增长是1:3.5的倍数放大效应,显著高于美国的1:0.3和欧元区的1:0.4。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行幅度较大。《专栏1 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中提到“3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82%,较2019年底下降0.3个百分点”,同期1年期MLF利率和1年期LPR利率下降均下降10BP,企业贷款利率降幅超过政策利率和基准利率。展望未来,央行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此外,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根据《专栏3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LPR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增强。一是增量贷款中运用LPR定价的占比已超过90%,存量贷款换锚将在今年3-8月完成。二是LPR改革带动贷款利率明显下行。2020年4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28.9%,有效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第三,疫情之下,央行更重视精准投放。1)再贷款再贴现精准助力抗击疫情。《专栏2 再贷款再贴现精准助力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央行指出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首先支持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等;其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债务偿还;最后扩大覆盖面,支持对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2)继续利用货币信贷做好经济的结构调整。促进金融要素流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
信号5:央行继续坚持“房住不炒”,我们仍提示房地产差异化松动
各地仍将坚持“房住不炒”和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总基调,但也会进一步松动各自调控。央行基本延续2019Q4报告,提出“坚持‘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并新增“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我们仍提示稳增长离不开房地产,后续各地仍有望差异化松动,发力点是盘活土地市场。
信号6:央行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有所缓解,2020年升值动能增强
汇率方面,《报告》延续2019Q4报告表述,即“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持此前观点,随着美国经济开始明显走弱、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贸易摩擦短期缓和,2020年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有所缓解,升值动能增强。
信号7:央行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并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部分,《报告》在金融市场和改革方面提出部署:一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新增“加强金融债券管理制度建设”;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2019Q4报告删除“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三是继续强调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并新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16字方针。再结合5.4金融委会议强调规范资本市场纪律,打击造假行为,重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等,我们认为疫情之下稳增长更具有重要性,宏观杠杆率有望走高,但在国际金融市场“黑天鹅”频发背景下,资本市场规范和创新类金融产品监管有望加强。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演化;我国经济大幅下行。
本文作者:国盛证券熊园、何宁,文章来源:熊园观察,原文标题:《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7大信号【国盛宏观熊园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