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的至暗时刻结束了吗?伴随中汽协公布4月的汽车产销数据,乐观的声音慢慢多了一些。
那么,4月的汽车产销数据有啥特别?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10.2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
直接读数据可能体会不深,真正被解读为信号的主要在于这两点:一是4月出现的单月产销同比正增长,在今年尚属首次;二是这一次的4月销量,终结了此前连续21个月的下降局面。
这些信号能不能被视为行业趋势的拐点?谈复苏这个话题,不妨先来追溯“至暗时刻”。
至暗有多暗?
此前的汽车行业有多暗?用长城证券报告的表述,那是“四重底”状态——销量底部+业绩底部+估值底部+机构持仓底部。
在经历了前期政策刺激透支后,汽车行业的销量从2017年步入下行周期,至今已三年有余。2016-2020Q1,国内汽车批发销量增速依次为13.7%、3.6%、-3.1%、-8.1%、-42.4%,此轮汽车行业销量增速换挡下行历时3年多。
销量的持续走低同样拖累财务数据,乘用车板块自2017年归母净利润开始负增长,客车板块和零部件板块则自2018年归母净利润开始负增长。而2020年一季度,则更是汽车行业的史上最差财报季。
估值底部与机构持仓底部之说,同样所言非虚。一方面,参考兴业证券报告的数据,截至2020年4月30日,汽车指数PB处于历史区间7.0%分位处,且有65.4%的公司PB处于历史的10%分位数之下。
另一方面,参考华西证券报告数据,2020年一季度报告,基金汽车行业重仓持股占比降至 1.9%,同比下降 0.8pp,环比下降 0.2pp,接近历史最低位。不仅如此,乘用车、商用车、汽车服务、零部件各板块市值占比均出现了下滑。
被疫情耽搁的“自我恢复”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4月汽车行业产销数据的向好,并不足以代表行业的复苏,因为这一数据背后,还有一季度疫情对刚性需求的抑制和延后因素。毕竟,2020年一季度的销量下滑数据之惨淡,前所未有。
需求抑制得到释放是没错,但以此来一棒子拍死向好的趋势,未免有些苛责。
一方面,若参考乘联会数据,5月第一周(1-10日)日均零售3.2万辆,同比增速下降7%,环比增长12%,4月以来回暖的态势,现在仍在。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把观察的周期再拉长一点,则会发现在这一次疫情爆发以前,汽车行业已经在2019年下半年,也就是经历近2年的行业向下周期后,已经出现了自我恢复的迹象。
参考兴业证券的报告,若把2019年的数据分季度来对比观察,汽车/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增速从2019年3季度已经开始逐步好转;此外,汽车上市公司的收入以及盈利增速,也在2019年的三季度和四季度出现了环比向上。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说,是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冲击,打乱了汽车行业原本已经初显端倪的自我复苏。
复苏的节奏会被打乱,但复苏的能力和动力则更应该被看到。“否极”的结束,就算并不能立马拥抱“泰来”,但至少,关于“否极”的艰难底部在哪里,已经有过答案。
本文作者:鲁资资,文章来源:中泰证券资管,原文标题《读研报 | 产销数据全面回暖,汽车业的至暗时刻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