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收益率为何迟迟难降

年初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横盘震荡。华泰证券认为,这是银行稳定市场规模诉求和老产品刚兑特征、同质化的结果,并遭遇结构性存款的比价效应。

理财收益率仍面临下行缓慢的难题。

华泰证券最新研报整理的数据显示,年初以来,除了期限较短的7天理财产品外,其余期限产品的收益率均横盘震荡,3 个月及以上的产品收益率均保持4%左右,反映出了理财收益率仍面临下行缓慢难题。

报告指出,一方面是负债端成本不变,另一方面资产端收益率却快速下行,这让银行投资管理的难度大幅上升。

四大原因

究其原因,华泰证券张继强、王菀婷认为主要源自四个,分别是:银行稳定市场规模诉求、老产品刚兑特征、同质化严重、以及遭遇结构性存款的比价效应。

稳定市场规模诉求方面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随着居民投资渠道的拓宽,导致存款搬家;2)2017年以来,银行通过同业存单、结构性存款方式来扩充负债的方式受到了限制;3)银行利用价格优势进行规模竞争。

老产品刚兑特征则主要是来自两个因素。

一方面是,由于老产品的监管边际放松, 预期收益+刚兑特征加重理财产品收益率刚性。另一方面则是,净值化转型虽有序推进,但投资者接受度存在一个过程,导致预期收益不敢明显降低。

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则是:理财市场处于饱和,囚徒困境下各家银行不愿打破平衡、率先降低理财收益率。

虽然我国存量理财产品已经超过14000只,但同质化严重,例如产品更多趋向于1年以内,收益率集中于3-5%之间,运作模式主要为封闭式。

遭遇结构性存款的比价效应,反映的则是,在存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约束之下,银行无法抬高存款利率,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变相高息揽储,最典型的就是结构性存款。

高收益率难以持续

华泰证券指出,银行短期内通过依靠存量高收益资产、兑现债券浮盈、调整投资策略和委外业务缓冲倒挂压力,但长期来看是难以持续的

其一,依靠存量高收益资产、兑现债券浮盈提高收益的方法本质是消耗存量利润,长期难以为继。

其二,加杠杆、拉长期限和信用下沉的操作空间有限。

其三, 银行利用增配信用债、加杠杆和拉长久期方式增厚收益的同时,必然带来理财产品风险的上升,挑战投资者的传统理财观念。

其四,委外模式虽然短期内可以维持息差,但2016年和2017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委外模式只是将配置压力转嫁到第三方机构,当资产负债倒挂蔓延至整个金融系统时,即使投资能力强的机构也难以幸免,而且有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随着理财收益率居高难下,报告认为,理财收益下行缓慢并引发资产负债倒挂是市场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市场不稳定性源于投资者的激进冒险行为,而机构激进冒险行为又来源于成本收益倒挂。

此外, 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综合收益,尽力维持息差水平,在理财资产端难做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变相投放贷款,尤其是能够接受高收益的主体(比如地产和城投)。

银行对高收益主体的贷款倾斜也会制约社会融资成本的下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