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两会传递了哪些信号?

方正策略
疫后召开两会的四川和云南均用GDP相对增长的目标,疫情前多数省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扩大内需是地方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

投资要点

1、地方两会悉数闭幕,关注疫后召开的四川和云南两会各项目标任务提法的变化。随着5月9号四川两会和5月10号云南两会闭幕,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安排悉数出炉。相较于大部分疫情前召开的地方两会,疫后召开的两个省地方两会在经济增长目标、棚改、消费回补等方面略有不同。

2、疫后召开两会的四川和云南均用GDP相对增长的目标,疫情前多数省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疫情前召开两会的29个省市经济增长目标多以具体数值或者区间的形式呈现,疫情后召开两会的两个省对经济目标表述有所区别,以相对增长率的方式呈现,四川省2020年经济目标表述方式为“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云南省表述则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各省市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不甚理想,接近一半的省份未能完成2019年既定的增长目标。疫情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中,相较于2019年,2020年22个省市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多数省市2019年未完成目标,2020年目标下调的省市居多。

3、扩大内需是地方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新老基建、旧改、消费提质扩容和新兴产业是2020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老基建齐发力,传统基建侧重交通建设,31个省市中有27个明确提及交通建设领域的投资规划,新基建侧重5G相关的新基建,28个省市提及5G建设,其中9个省市设定1-5万个不等的5G基站建设具体目标。旧改呈现全面启动之势,2020年共有16个省市提出具体的旧改目标,疫情后召开两会的两个省目标规模较大,尤其是四川省提出4000个小区46万户的旧改目标。相对应地,2020年各地方棚改计划下降超50%,棚改已步入收尾阶段。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各省均将挖掘消费潜力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其中四川和云南明确了消费回补以及帮扶疫情受损行业的措施。20个省市明确提及促进消费扩容,25个省市提及商圈、步行街改造,24个省市提及活跃夜间经济,18个省市提出引导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更新消费,24个省市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线上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新兴产业方面,共有29个省市明确提出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各省市差异化布局,发展方向聚焦5G、大数据、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

4、2020年地方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持续推进,城市群建设是区域发展主要方向。城市群建设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方向,有23个省市明确提及城市群建设,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治理一体化是区域政策的工作重点。具体而言,京津冀三地2020年将完成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作为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江浙沪皖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广东继续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共同推进长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带动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上日程,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此外,各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共有29个省市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及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影响下增长换锚

疫后召开两会的四川和云南均用GDP相对增长的目标,疫情前多数省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地方两会全部闭幕,由于大部分地方两会在疫情之前召开,因此关于经济增长目标的绝对数参考意义有限,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地方政府完成2019年目标和制定2020年目标中发现一些规律。

一是疫情后召开两会的两个省对经济目标表述有所区别。疫情前开两会的29个省市经济增长目标多以具体数值或者区间的形式呈现,但整体来看2020年设立经济增长目标区间的省市有所减少,2019年14个省市将GDP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区间值,而2020年仅有5个省市设立目标区间值。两会召开时间在疫情爆发后的四川省和云南省则设立相对经济增长目标,四川省2020年经济目标表述方式为“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云南省表述则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2019年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不甚理想。具体来看,10省市符合预期目标,6省市GDP目标完成情况超出预期,但超预期规模普遍较小,有14个省市完成情况低于预期,且低于预期的幅度较大,其中吉林省GDP完成情况低于目标值2.0-3.0个百分点,陕西、西藏、海南GDP完成情况低于目标值超过1个百分点。三是在疫情发生之前,大部分省份依然调低2020年经济增速目标。相较于2019年,2020年22个省市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占比65%),7个省市目标持平(占比23%),仅天津市将经济目标上调0.5个百分点。

固投完成情况不及预期,2020年目标下调。2019年绝大多数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低于预期,但低预期的幅度较小,仅有海南和贵州低预期幅度超过了10个百分点,天津、广东、山西、甘肃、江西、河北六省实际固投增速超出目标值。2020年,7个省市下调固投预期目标,6个省市目标持平,12个省市未提及固投目标增速。

2、地方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有哪些?  

新老基建齐发力,传统基建侧重交通建设,新基建侧重5G相关的新基建。基建是2020年各省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传统基建投资重点侧重高铁、高速公路、机场领域,31个省市中有27个省市明确提及上述领域的投资规划,此外,超过一半的省市明确了本省的重大项目,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技改、智能制造等方面。

新基建方面的投资加快落地,5G基站建设成为各省2020年投资重点,这与2019年新基建多为概念性倡议不同。2020年28个省市提及5G建设,其中9个省市设定1-5万个不等的5G基站建设具体目标,如浙江省提出2020年建成5万个5G基站,广东省建成4.8万个,重庆市建成3万个等。

棚改收尾,旧改启动。2020年是三年棚改的收官之年,相较过去两年,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棚改有所淡化,2019年共有14个省市设立棚改目标,2020年设立棚改目标的省市下降至9个。

2019年共有13个省市明确完成2019年棚改目标,其中有8个省市大幅超额完成目标,所有省市2018年棚改目标为346万套,2019年下降为235万套,到了2020年进一步下降为108万套,表明目前棚改已步入收尾阶段。

相对应的是,旧改呈现全面启动之势。2020年共有16个省市提出具体的旧改目标,从分布上看中西部省市对旧改目标设定较为积极,从数量上看疫情后召开两会的四川省(4000个)和云南省(1000个)2020年旧改的目标规模较大。

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挖掘消费潜力。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各省均将挖掘消费潜力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其中四川和云南明确了消费回补以及帮扶疫情受损行业的措施。

大部分省市明确提及促进消费扩容,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商圈消费,25个省市提及商圈、步行街改造,拉动消费需求;二是促进夜间消费,24个省市提及活跃夜间经济,推动消费潜力释放;三是促进更新消费,18个省市提出引导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更新消费;四是促进新兴消费,24个省市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线上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新兴消费有望成为未来消费的新增长点。

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加码,各省市差异化布局。共有29个省市明确提出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发展方向聚焦5G、大数据、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

由于各省区位条件差异较大,在具体的产业布局上各有特色。如广东省侧重培育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蓝色高端产业集群;湖北省侧重培育壮大以“芯屏端网”为重点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市侧重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 

3、地方区域政策的亮点有哪些?

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持续推进。从方向上看,城市群建设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方向,23个省市明确提及城市群建设。从内容上看,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治理一体化是区域政策的工作重点。各地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

各地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交通运输是区域发展的动脉,推动区域实现交通互联互通是各地2020年工作重点之一,2020年各地将有一大批以高铁、机场、港口为主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上马。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北京积极推进京唐城际、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并启动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北延工程;天津加快津石高速公路等3条高铁项目进度;加快京雄、京唐城际和津石、京秦高速建设,开工建设京雄商、雄忻、石衡沧港等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

各地积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区域产业一体化。产业集群协同能力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多个省市积极融入区域产业体系,在兼顾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如浙江推动共建苏浙皖产业合作区、平湖—金山产城融合发展区等;湖南积极优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创建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各地加快建立联合治理机制,推动区域治理一体化。协同治理是突破城市行政边界,推动区域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2020年多个省市围绕环保和生态领域继续推进区域联合治理。如北京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天津加强对雄安新区通关服务保障,深化天津港与雄安新区在信息共享、物流服务、检验检疫等方面合作,实现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和通关一体化。

京津冀推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京津冀三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将完成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作为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北京将统筹推进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落实协同发展重点领域任务、筹办冬奥会作为推动三地协同的工作重点。天津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承接北京中央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深入推动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互联互通,加强大气联防联控联治等方面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加快津石高速公路和京滨高铁、京唐高铁、津兴高铁等高铁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河北积极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及冬奥会筹办,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

长三角大力推进一体化发展。江浙沪皖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海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统一市场、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快推进项目合作、平台共建和政策协同。浙江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标志性工程,合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安徽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江苏全力推进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着力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沪浙皖携手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广东继续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港澳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正迎来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未来将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重大工作的第一项,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方面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深入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长江流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带动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湖北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双十”工程,推动襄十随城市群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核心增长极、宜荆荆城市群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点。重庆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注重生态经济要素集成与协同,创建长江经济带(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深入推进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上日程,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四川强调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推动重点领域先行突破,共同实施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重庆则提出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多省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开放新格局。共有29个省市在报告中提及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具体来看,福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两国双园。浙江打造“一带一路”枢纽,支持杭州、宁波争创“一带一路”国家级发展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海外站建设。四川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加大重点国别市场拓展力度,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抓好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外部出现超预期冲击、经济大幅下行等。

本文作者:胡国鹏,来源:方正策略,原文标题:《地方政府两会传递了哪些信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