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进口到底要不要“紧一紧”?

中国能源报
受疫情影响,国内煤价下行,削减进口可稳定价格;未来可运用煤炭下游产业的进口煤配额和年度平控政策,及环保限制、质量检测监督等措施,适当调控进口总量。

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个4月,我国累计进口煤1.3亿吨,增加26.9%;进口均价为510.1元/吨,下跌4.9%。其中,4月进口煤3094.8万吨,同比增加564.9万吨、增长22.3%,环比增加311.5万吨、增长11.2%。1-3月进口煤9578万吨,同比增长28.4%,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0.2个百分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煤炭市场的低迷走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5月14日发布报告称,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2.7%、29.9%。截至5月6日,市场煤价格跌破中长期合同价格绿色空间,比年初下降84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2元/吨。

一边是进口煤逆消费需求、逆国内煤价的增长态势,一边是国内煤价下跌、煤企利润缩水的现实困局,“优化和调控进口煤”呼声再起。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政策不宜频繁调整,尊重市场规律的自由调配才更合理。煤炭进口到底要不要紧一紧?

影响几何? 进口量上升给我国煤炭供需带来双重效应

我国煤炭供应以自产为主、进口为辅。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我国煤炭进口来源国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和蒙古,涵盖动力煤、褐煤、炼焦煤等品种。2017-2019年,进口量分别为2.7亿吨、2.8亿吨、3亿吨。

尽管依存度不高,进口煤却扮演着“四两拨千斤”的微妙角色。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亮告诉记者,进口量逐年上升,给我国煤炭供需带来双重效应。“正面来看,进口煤可在供需从紧时段保障国内需求,平抑煤价波动,缓解运输瓶颈,解决区域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负面影响则是,进口增长挤兑国内煤炭供给,影响优质产能发挥。此外,部分劣质煤进口污染环境,增加利用成本。”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徐亮称,前4月进口量大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煤价难回正常价值区间。短期来看,影响煤炭生产企业效益,及煤炭长协按时保量的稳定执行,煤炭库存高居不下;长此以往,甚至可能放大产能过剩的负面效应。

实际上,我国从2016年起已加大对进口煤的调控力度,通过限制报关、收紧额度等措施“有控有进”。例如,去年为实现平控目标,12月份进口量就只有277.2万吨。抛开疫情因素,煤炭进口为何依然逐年升高?

徐亮表示,2016年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国内煤炭供给大幅减少,给进口提供了市场空间。国内煤价从2017年下半年逐步回暖,相比国内港口交易价,进口煤价平均低了100元/吨左右,推高东南沿海地区进口需求。“每年迎峰度夏和冬储煤两个周期性波动,为稳定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适当放宽进口也成为调控的常态机制。”

为何要控? 减轻疫情对国内煤市的冲击且具备削减基础

进口量年年有增,为何在此时发出“优化和调控”的呼声?多位人士直指疫情影响之下的市场形势。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3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8.7亿吨,同比下降6.8%,电力、建材、化工等主要行业用煤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下游需求疲软,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生产同比减少约400万吨,进口煤量却同比增长28.4%。受此影响,一季度营收、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2.7%、29.9%。

“在国内煤价本就高于进口的情况下,价差被进一步拉大。进口煤到港价低于成本,国内价格势必更撑不住。”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称。

该人士称,由于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买方市场倾向延续,各种购销方式的动力煤价格下挫,甚至一度击穿500元/吨大关。为此,部分煤企寄希望于联合减产10%。“每年约3亿吨的进口量,恰好占到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0%左右。用好‘10%’可稳定煤价、平抑波动。用不好则加剧波动,并可能影响后续发展,在需求恢复之后出现产能跟不上等情况。为减轻对国内煤炭供应链的冲击、缓解国内煤企经营压力,建议调控。”

“受疫情影响,国内煤炭供应偏向宽松、煤价下行,为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减少煤价波动、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必要收紧煤炭进口政策。”徐亮建议,继续施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国际贸易规则,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港口通关时间、关税调控、进口限额等差别化的限制政策。尤其针对低热值煤、褐煤等品种,还要制定严格的准入门槛。

多位业内人士还一致提出,随着供应、运输等能力不断加强,保供能力显著强化,我国已具备逐步削减进口量的基础。对此,可运用煤炭下游产业的进口煤配额和年度平控政策,及环保限制、质量检测监督等措施,适当调控进口总量。

为何不调? 进口煤有存在的必要性且应遵循市场规律

“国产煤若是又好又便宜,谁会不要呢?”沿海某电厂一位负责人直言,“电厂也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经济体,对降煤价的态度当然积极。我们并不认为当前进口煤的占比过大。”

尊重市场、自由调配,这也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另一种声音”。从该角度出发,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赞成收紧进口煤的做法。

能源行业专家叶春认为,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角度,进口煤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我们常说的“富煤”只是相对概念,准确来说我国煤炭供应“有但不富”。据BP统计,在现有经济和作业条件下,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可用到2055年左右。“进口煤作为国内煤炭市场的补充,在保障区域平衡、缓解供需从紧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进口煤对于调结构,及促进国内煤炭消费具有实际价值。叶春举例,高热值、高灰熔点、高稳定性的澳洲煤,已成为大多数电厂带负荷的实力煤种,特别在能源“双控”地区,较好弥补了高热值内贸煤的缺口,为电网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东南沿海很多电厂锅炉采用进口煤为设计煤种,客观上决定其只能采购进口煤。从技术上看,这是硬要求,很难通过限制进口予以调节。”

叶春称,评判调控与否的标准,不宜仅考量单一行业。受疫情影响,各行业盈利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这是特殊时期的普遍现象。若将特殊形势下的历史性利润下滑,与正常情况下的利润历史高点相对比,以此作为调控理由的科学性欠妥,且可能损害行业长远发展。“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发电量、耗煤量均逐步回升。对此,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定力,给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一定的时间和机会。”

在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看来,从市场出发,自由调配比政策调控更合理。“进口煤的优势主要在价格。煤炭是工业经济最上游的燃料和原料,站在拉动经济复苏角度,煤价越便宜越好。即便带来价格大幅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倒逼国内煤企加强风险管理、想办法降低成本。”

煤炭分析师李廷也称,目前,全球约一半煤炭生产和消费都在我国,国内政策一旦发生大的变动,将波及全球煤炭市场。“我国若大幅减少煤炭进口,将导致国际煤炭市场走向宽松,国际煤价进一步下跌,内外贸价差越来越大,反过来打压国内煤价。因此,强行减量不一定是好事。”

本文作者:朱妍,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