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腹中”!中融新基金发行多次“反转”,背后公司故事更“烧脑”

或与基金经理有关

最近公募市场出了一只很“奇葩”的基金。

中融鑫优创于3月30日启动发行,基金原定用完90天募集期,至6月29日结束募集。

但4月28日,基金突然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结束募集,自4月29日起便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由于彼时正好赶上股市行情回暖,债牛仍在延续,基金发行出现“提前结束募集”也能够理解。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5月14日,基民们没有等来“成立公告”,却收到了基金发行失败通知。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奇葩”募集过程

3月30日,中融鑫优创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启动首募发行,根据安排,基金原定募集期为“顶格90天”,至6月29日结束募集;且基金在募集期内不设募集规模上限。

结合当时市场环境,作为一只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中融鑫优创做出这个发行安排并无特别之处。

4月28日,基金突然发布一则“提前结束募集”公告,称为了更好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公司决定提前结束基金募集,募集截止期提前至4月28日,自4月29日起便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由于4月份正好赶上股市行情回暖,且债牛仍在延续,所以基金发行出现提前结束募集,并未引起市场特别关注。

两点“异常”

但事后看,这里其实有两点“异常”:

其一,虽然基金可以为了控制规模,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但当晚发公告宣布当天就截止,次日即不再接受认购申请的,十分罕见,通常基金都会给投资者留一个缓冲期;

 其二,公告中,也未有常见的——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协商决定提前结束基金募集——措辞,这在业内也很少见。

而这些“异常”,很快就有了答案。5月14日,中融基金发布公告,称中融鑫优创发行失败(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背后原因为何?

一只原本做了最坏发行准备(募满90天)的新基金,突然宣布提前结束募集(给人惊喜),随后又(变脸)告诉大家发行失败,中间这一系列大反转估计让不少人都看懵了。

但同期,中融基金发布的其他公告,却又让人觉得此次“募集失败”似乎另有“故事”。

5月16日,在中融鑫优创宣布募集失败的两天后,中融基金发布了两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中融鑫思路和中融鑫起点同时解聘基金经理姜涛。

而姜涛,正是新基金中融鑫优创的拟任基金经理。

(附图:中融鑫优创招募说明书基金经理部分)

另外,从中融鑫思路和中融鑫起点解聘姜涛的公告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姜涛因“个人原因”或已从中融基金离职。

一名两“用”

中融基金是基金业内罕见的,一个基金公司名称,被两家完全不同的机构所用的案例。

2002年6月,曾有一家名为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机构成立,彼时控股股东为河北证券,参股者为浙江国投、长城证券等。

但随即这家机构陷入了股权动荡、人事震荡及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的困境,成了同一时代发展最缓慢的机构。

2005年后,在有关方面推动下,国际大投行瑞银集团和国投信托同时接手中融基金所有股权,并更名为国投瑞银基金公司。“中融基金一代”中道“崩殂”。

2013年5月,以中融信托为发起人,联合海外大型指数基金公司道富,发起成立了国内第81家基金公司——道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年多后,道富推出,原基金公司更名为中融,即成为现今的中融基金(后简称”中融基金二代“)。

各种原因之下,“中融基金二代”的发展速度也不快,今年一季度刚刚突破1000亿元。

(附图:中融基金成立以来管理规模变化)

而且,从产品结构看,公司目前仍主要靠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为主,除这两类外,混基管理规模仅33亿元左右,股基管理规模仅约20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目前旗下16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2.81年。对于这家已成立逾7年的基金公司而言,这些又是接下来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