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改革旧有的T+1交易机制的讨论便呼之欲出。
5月29日,为回应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针对资本市场的建言,上交所提出“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对此,6月5日,上海证券报市场资深研究专家陆辰羲就T+0交易机制改革发表了看法。
上证报认为,T+0交易机制能够减少交易阻力、提升市场活跃度,是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关键措施,因此应搁置争议,尽快推动T+0交易机制改革。
上证报主要从反对者担忧的角度分析了T+0制度的可行性。在T+0的反对者眼里,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立场:
- 我国资本市场流动性已经十分充裕,是美国的3-4倍,没必要实施T+0;
- 我国实施T+0不成熟,原因是投资者不成熟,T+0倾向高频交易造成不公、过度交易引发投机和引发结算风险;
- 散户更容易被“割韭菜”。
对于以上担心,上证报专家也做出了辨析:
第一,我国股市的交易量不仅远低于美国市场,而且波动巨大,即牛市交易量大、熊市交易量小,其流动性远不如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流动性亟待提高。事实上,没有T+0交易机制的市场很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枯竭。比如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时期,公募基金等产品面临投资者的大量赎回,急需流动性,但跌停板和T+1交易机制极大地限制了流动性,导致许多股票连续多日跌停,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没有证据表明频繁交易会造成投资损失。例如美国文艺复兴基金是全球最频繁的交易机构,但其盈利能力全球领先;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T+0会造成频繁交易,比如目前的黄金ETF、债券和以前的B股市场都实行T+0,但其交易频率远低于A股。虽然T+0为频繁交易创造了条件,但其纠错机制和效率贡献,也为长期投资提供了基础。并且如何交易是投资者的选择权,监管机构不能因为怕纠错失败就剥夺投资者的权利,代替投资者做出选择。
第三,高频交易不会造成不公。其发现错误定价并纠错的套利行为还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且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有提升流动性和定价效率的双重外部性,而操作股价的行为需要提高监管而不是禁止T+0来解决。
第四,市场波动与实行T+0还是T+1没有关系。实行T+0的美国成熟股市,年化波动率长期处于10%-15%,而我国沪深300指数最近10年的平均年化波动率为21%。即使从我国的交易机制变迁史来看,每次实施T+0都造成了波动率的下降,而禁止T+0,实施T+1后都造成了波动率的提升。
最后,从境外市场结算看,T+0并没有增加结算风险。而对于实施第三方存管和保证金监控机制的我国,就更不存在增加结算风险的逻辑。事实上,目前沪深两地市场均有部分品种允许T+0交易,并未出现结算风险。
而以上对我国股市不适合T+0交易机制的观点,是对股市的理解不够全面,实际上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并不如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从交易量、换手率和价格冲击成本上看,我国股市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我国现行股票交易机制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基于当时市场结构和市场需要而设计的。但是,随着市场快速发展,投资者基础迅速扩大,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现行交易机制已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
为建设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本市场,响应国家对资本市场提出的新要求,交易机制改革迫在眉睫,而T+0正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