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能否再造一个世界级大港?

每日经济新闻
在上海“输血”、苏州“背书”之下,南通迎来发展机会,“大通州湾”能否再造一个世界级大港?

前有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杭州湾破土而出,“湾区”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热词。

在“靠海不吃海”的江苏,一个新的“湾区”构想落在南通身上。

6月6日,上海与江苏签署《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其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点发展港区,“大通州湾”再度成为焦点。

一个月前,通州湾新出海口跨江融合发展恳谈会在苏州举行,“大通州湾”就被视为苏通合作的“开篇之作”。当时,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委员会主任陆卫东曾说,“通州湾已不仅是南通的通州湾,更是苏通合作的通州湾。”

去年,“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今年初,南通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委员会,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将沿海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吕四港作业区整合规划为一个“大通州湾”港区。

“大通州湾”将如何发展?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下,上海、苏州与南通三座城市的同城化融合发展将日益增强,可以深度融合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的“金三角”,成为万里长江巨龙的“龙头”。

“大通州湾”区位示意图,通州湾示范区为“大通州湾”核心城区 图片来源:《江苏省通州湾示范区总体规划(2018-2035)》批前公示稿

 

靠海不吃海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快速崛起。拥有绵长海岸线的江苏,凭借绝佳的区位优势成长为全国经济第二大省。

然而,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江苏可以说是一个不“亲海”的“异类”。

公开数据显示,江苏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约为7600亿元,不到广东一半。而和近邻山东相比,江苏2018年GDP比山东多1.6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却比山东少近8000亿元。

除了经济数据上的差距,港口也是一个重要观察维度。

穿省而过的长江为江苏带来发达的内河港口,全省港口总吞吐量居全国第一,苏州港的河运吞吐量甚至超越天津等大型海港;然而,要论更细分的海港吞吐量,江苏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仅排在倒数第二,尚不及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吞吐量,仅高于广西北部湾港。

2017、2018年各省沿海港口吞吐量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年鉴

这进而影响了江苏城市发展格局。靠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非但未能因靠海“致富”,在经济发展上,盐城、连云港不仅是江苏经济“洼地”,也是全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薄弱区”和“断裂带”。

为何江苏没能依靠海洋发展?

与广东、山东等省份大部分沿海城市均有一个自己的大港不同,江苏的大型海港仅连云港一个。一个原因是,盐城、南通沿海大部分地区为淤长型滩涂海岸,深水港发展较为滞后,大部分港口甚至在21世纪后才开港。

但在全国沿海港口中,以港为名的连云港也只能算“中等生”。以2017年吞吐量为例,连云港居于十名开外,仅是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约1/5。

2017、2018年主要沿海港口吞吐量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年鉴

除了受南北上海、青岛二港影响吞吐量大大受限外,连云港向西的腹地延伸也并不理想。

串起兰州到连云港若干城市的陇海铁路带动了沿线的徐州和郑州发展,位于沿海经济带与陇海产业带结合部的连云港却被“冷落”。有分析指出,沿线鲁南、苏北地区城市更倾向于取道更大的上海、青岛出海,陇海铁路对于连云港的利好有名无实。

“难通”有多难

沿海地区一直是江苏发展的痛点。2009年,江苏沿海发展曾被上升至国家战略。根据当时规划,该地区人均GDP必须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新亚欧大陆东方桥头堡。

去年,除港澳台外,东部地区人均GDP为94370元,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人均GDP则达95730元,基本达到目标。其中,人均GDP近13万元的南通拉高了三市总体水平。

在“发展沿海经济带,打造江苏经济新增长极”要求下,南通的重要性再次显现。

何建华指出,与连云港相比,位于长江河口的南通具有独特优势。

他此前调研上海港口时发现,上海港超过90%的货物是“自我消化”,而洋山港疏解长三角货运需求,不仅物流成本较高,且卡车等穿城而过,对上海城市形象与环境质量都有所影响。数年前,洋山港就在打造长江中下游港口与洋山港之间的远洋国际集装箱江海联运系统,但成果尚不明显。

“依托通扬运河在内的现有运河体系,大通州湾未来能够打造江、海、河集运体系。”何建华说。

撬动江苏颇具优势的内河港,大通州湾或许可以充当这个支点。

南通原市委书记陆志鹏算过一笔账: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全港平均码头通过能力利用率高达144%,远高于国际通行的75%-85%区间,港口运输量提升空间已微乎其微。而保守估计,未来长江经济带及沿线地区至少有2500万标箱的增量空间,通州湾发展江海联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推进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201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国家对通州湾的最新要求是,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好通州湾港口,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然而,长期被冠以“难通”之名,南通这一步走得并不顺利。

2014年,一份流传甚广的“沪苏浙皖世界超级经济区”方案,透露出通州湾打造国家级新区的期望。当时,有媒体报道,国家级通州湾新区申报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然而,最新的进展是,2018年,通州湾经开区获批成为省级经开区。

浙江海洋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指出,通州湾很难发展港口,原因在于其海岸坡度很小,“走出去100米,海水才到胸前”,建港口需要很大的工程量。

前年,在“通州湾”概念提出6年后,通州湾总规获批。规划布局了一个相当宏大的工程:共计将建设30个5万吨级码头泊位和86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

在此基础上,“大通州湾”被认为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集群区之一。

复制宁波-舟山港?

在不少人记忆中,作为内河港的南通港,在历史中曾有过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黄建钢介绍,过去,还是一座渔村的上海,主要依靠宁波、南通两个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当时,大量苏北人通过南通港坐船到达上海,到现在,上海人口中不少上一辈来自宁波、南通。

人员交流频繁的背后是产业互补。上海北翼一度存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苏北平原上生产的棉花运到南通织成布,然后通过轮渡送到上海完成印染,并由此进一步贩卖到世界各地。

随着南通内河港没落,南通与上海也逐渐失去往日的联系。

但有关沪通合作的讨论并没有因此减少。

何建华透露,他曾与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交谈,对方建议浦东开发开放的同时一并开发建设南通,他当时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万里长江的“龙头”中,上海是“上颚”,南通是“下颚”,苏州是“龙筋”,如果只有一边发达,那么咬合力不够,就难以很好发挥“龙头”昂扬腾飞、牵引带动作用。

图片来源:南通发布

 

如今,南通打造港口经济,既是回归“苏南”,更被视为做大江苏原有优势地区与优势产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何建华分析,虽然江苏港口数量很多,但大都规模小、较为分散零碎,在保护长江经济带的要求下,港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将受到限制。在此情形下,需要一个龙头地位的港口统揽全局。

“现在江苏着力要把大通州湾打造成江苏新的出海口,未来把大的集装箱跟大的散装运输都放在那边,实际上将发挥龙头港口的作用。”在他看来,长三角港口群“一体两翼”战略格局,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牢牢占据全国前两位,江苏规划建设新出海口,无疑是对“东方大港”的国际竞争力叠加。

苏州的加入,则让人联想到宁波与舟山“1+1>2”的整合思路。

陆卫东指出,通州湾有条件打造成苏通融合增量发展的承载地——从产业能级转移条件看,苏州每平方公里陆域面积支撑工业产值达到4.2亿元,已经接近上海,而南通是1.83亿元,空间十分充足。

2005年底,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正式挂牌,经过多年努力,宁波-舟山港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港。

在上海“输血”、苏州“背书”之下,“大通州湾”能否再造一个世界级大港?

本文作者:杨弃非,编辑:刘艳美,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